猶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34頁,表哥萬福,猶似,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訟天子之仁治之功,以免藩地只知藩王之統治,而不知天子之仁德……
其中表達了一個重點,藩王圈地為王,藩地百姓在藩王治下,自然不知天子之功德。
點出了治藩先治人,民心向了天子,就沒藩王什麼事了。
確實是言之有物,行為卻頗為空洞,還不如虞善德的文章。
虞幼窈分明看出了,這篇文章以道家青詞為結,字行間諛辭邀寵,分明是想走詞臣一道,平步青雲。
而他卻是馬屁拍到了馬屁上,讓皇上看了一個龍心大悅,盡展了才華,便是沒顯出「才幹」,也被皇上欽點了狀元。
虞幼窈又提了虞府一榜四進士,轟動了天下。
古有一門四進士,同門而不同榜,被傳為佳話,像虞府今次般一榜四進士,是極少見的。
虞幼窈猜測,這大約與「忠烈公」有關。
「忠烈公」重工、農、商,有不少相關著書傳世,虞氏世代承祖宗遺烈,先志,將「烈忠公」的著書當成了《四書五經》來研讀。
今次科舉,不少自詡才華橫溢的世家子弟,皆因「治藩」二字削了膽氣,行文難免畏首畏尾,不見水平。
而大周朝自高祖皇帝起,就推崇「忠烈公」在前朝時的政舉,也是極重視工、農、商,無論從哪一點出發,皆能與「治藩」對得上。
在世家子弟科舉失利之際,虞氏族裡的表現就尤為突出。
加之虞氏人才凋零,文章雖無治國之經要,卻也言之有物,頗為實幹,加之國庫空虛,工、農、商是豐盈國庫之根本。
皇上也有心重用虞氏,扶持虞氏為己用,這才對虞氏族格外看重。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