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49頁,表哥萬福,猶似,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治理山東,也是無奈之舉,他最擔心的,也不是東寧王的異心,而是東寧王在山東積威甚大,功高蓋主。
但常寧伯這一句話,直接表明了,百姓們的心向著朝廷。
皇上心中一定,便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治理山東,還需多施仁政,體恤民心才是。」
民心已向,再施仁政,就沒東寧王什麼事了。
但是!
不管是常寧伯自己,還是皇上,都忽略了,方才常寧伯的話是:「殷主將在山東聲望極高,戰後的善後事宜,多有宣揚皇上仁德治民。」
這句話乍一聽並沒有什麼問題。
但仔細一琢磨就明白了,凡事有先有後。
是先有了殷懷璽在山東的聲望,後面才有了皇上仁德治民。
而此時,卻無人能明白這其中細微的差別之處。
隔日,皇上就下旨讓東寧王派兵駐紮東境與山東比鄰的邊境地域,全力協助山東各府治理山東,務力要根除山東積弊。
訊息傳進了殷府,殷懷璽正在與閒雲先生喝茶。
閒雲先生暗嘆,殷懷璽沒去山東前,就算好了今日:「你如何能肯定,東寧王一定會按照你設想的那樣,廢氏族祖宗法典來根除山東積弊?他若當真有不臣之心,便應該明白,毀人祖宗法典,有傷陰德,於名聲有礙,他應該沒有那麼蠢才是。」
古來帝王,凡大張棋鼓實行焚書廢典之人,都會落下暴君之名。
大周朝開國高祖皇帝,一言不合就能殺一個血流成河,雖然他殺的人,都是該殺之人,但如此嗜殺成性,歷史上也中十分少見。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