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46頁,表哥萬福,猶似,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常寧伯一聽這話,狠拍了一下大腿:「對啊,我怎麼沒想到這一點?常寧伯封地就在東南一帶,與山東比鄰,由他協助各府官員,治理山東,解決山東積弊也更順理成章一些,等回去了,我就向皇上奏明山東情況。」
周令懷唇畔微彎,沒說話了。
第二日,趁朝廷任命的文書還沒下達,虞宗正一早就約見了鎮國侯宋修齊。
宋修齊大義凜然,當場表示:「虞大人不必顧忌,若寧遠侯所奏宋修文罪名成立,鎮國侯府定會大義滅親,助虞宗正一臂之力,不負皇恩浩蕩。」
鎮國侯府表了態,宋修文的案子就好辦許多。
虞宗正也投桃報李:「子章去年秋闈得了解元之名,當真是驚才絕艷,少年英才,他今年也有十六了吧!」
雖然有心想抬舉宋明昭,但也不能上趕著送好處,沒得失了身份,也就沒有明著提要帶宋明昭南下。
鎮國侯聞弦知雅,哈哈一笑:「明昭六月就滿了十六,雖然一直在寶寧寺讀書,但家裡一些瑣碎之事,也都是交由他在打理。」
言下之意,宋明昭已經開始參與家中的諸多事宜,不是讀死書,死讀書,不光有才學,還有才幹。
都是在官場上混跡的,虞宗正話說三分,他順著杆兒往上一爬,這事也就成了。
虞宗正順水推舟道:「十六歲也不小了,再過兩三年,子章也該下場了,子章身為閒雲先生的弟子,以他的才學,頭三必有他一席之地,是不是也該讓他出去歷練一番?漲一漲見識,開一開眼界,對他將來頗有益處。」
窈窈提議讓他帶上宋明昭,他覺得主意不錯,也與幕僚商議。
幕僚一致認為,帶宋明昭一起南下,對宋修文一案利大於弊,宋虞兩家通氣連枝,抬舉宋明昭也不無不可。
鎮國侯露出贊同的表情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早前明昭原是想去幽州走一走,哪兒曉得幽州是個是非之地,便沒有去成,之後朝堂上下也是風雲變換,狂風不斷,驟雨不歇,這歷練的事就此耽擱了,我也正在為此事頭疼,不知虞老弟可有對策?」
皇上欽點了虞宗正,陪同兼任欽差的吏部尚書一同南下,查宋修文一案。
他回頭仔細與家裡的老夫人,以及幕僚商議之後,得出了結論,皇上有心培植虞氏,提拔虞宗正。
虞宗正怕要藉機平步青雲,成為治吏重臣。
宋虞兩家是世交,鎮國侯府也不至於為了這事而心生芥帝,虞府能得了好,對他們沒有害處,只是心裡多少有些不是滋味。
畢竟,虞宗正踩了宋修文上位這是不爭的事實,當然他們也清楚,宋修文栽了跟頭,歸根究底還是宋修文動了皇上的利益,這才讓寧遠侯有了禍水東引的機會。
一切都與虞宗正這一個言官沒多大關係。
虞宗正能參與此案當中,對鎮國侯府反而是一件好事,也至於被宋修文牽連太甚。
這是不幸中的萬幸。
話到了這份上,也不必再賣著關子打機鋒了:「宋兄如果能放心愚弟,倒不如讓子章陪同我一道南下,江南富甲天下,是朝廷賦稅重地,想來過去走一走,對子章也是難得的歷練。」
鎮國侯高興不已:「虞老弟有心抬舉明昭,愚兄是求之不得,此行便請老弟,多照應明昭一些,愚兄就此謝過了。」
說是歷練,其實是要宋明昭參與宋修文一案,待將來明昭一舉登科,這一歷練,也會寫進履歷之中,對他的前程,將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雖然折損了一個宋修文,對鎮國侯府的打擊不可謂不大,但若能藉機歷練了宋明昭,也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呢?
只是虞宗正是個直腦子,在官場上雖然有幾分厲害,但並不是精於世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