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10頁,表哥萬福,猶似,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說完了,她就吩咐帶來的人,開啟了一個小箱子。
裡面擺了十幾個番薯,是從不同土壤裡種出來的,上面也都標註了土質。
虞幼窈一眼瞧去,個頭上也沒太大區別,她以絹帕裹了手,將各種土壤產出的番薯一一拿起來瞧:「個頭相差不多,也就是能適應各種環境。」
嶽嬤嬤點頭:「土質鬆軟偏沙質的土壤,鹵鹽地也好,產量要更高一些,一棵植株最多能結5個果實,不過大多數三四個,個頭也要較大一些,土質偏硬一些的,產量要減少一些,一棵植株上最多結3個果實,個頭也要偏小,土質濕肥反而不利生長。」
能適應沙土,鹵鹽地生長,虞幼窈眼睛一亮:「口感呢?有區別嗎?」
嶽嬤嬤道:「鬆軟一些的土質,口感會更鮮甜多汁,其餘土質也不差,無論生吃,還是熟了吃,味道都不錯,最主要還是耐餓。」
正是因為如此,嶽嬤嬤對番薯試種很上心,甚至還親自接管了莊子上的試種田。
這幾年年景不好,今年又是個春旱年,冬麥的收成,也就不指望了,番薯經過了兩年的培育,習性也都模清了,倒是可以大面積種植。
這東西,產量不算頂好,可最大的優點是,不挑土,旱澇保收,果實還頂餓!
嶽嬤嬤看出了這其中的利害,所以才會過來尋了小姐。
虞幼窈這下真激動了,十幾個番薯個頭都不大,甚至比山芋還要小一些,產量雖然不低,但其實也不算太高。
最大的優勢,就是能適應各種土地。
虞幼窈略一沉思就道:「今年又是春旱年節,這都二月底了,還沒下一滴雨,想來冬麥收成不上,早稻的收成也要大減,沒了冬麥的收成,四到七月正是青黃不接,百姓們只能吃野菜咽糠了,不知道又有多少人挨餓,便是熬到了七八月,稻米收了,可這點收成,怕也不夠一家人嚼用,到了下半年天氣冷了,連野菜也沒得吃,不知道又要餓死多少人!」
這原也是嶽嬤嬤想說的話,沒想到卻讓小姐說出了口。
小姐能說出這話,就不是那種養在深閨裡,不通庶務,不知民間疾苦的嬌小姐了。
小姐有善心,更有善德。
所以,嶽嬤嬤心想盤算的事,索性也不開口了,打算先聽聽小姐怎麼說。
果然!
虞幼窈話鋒一轉,就問:「莊子上有多少番薯?」
嶽嬤嬤笑了:「這去年試種了不少,都晾乾了外皮,擱在通風的窖裡頭,仔細儲存著,每天都會派人將壞掉的,清理乾淨,以免壞了一顆,爛了一窖,大約也五千多斤。」
種出了番薯後,便也知道這是好東西,小姐本身就十分重視,自然也要多種一些。
虞幼窈點頭:「如果大面積種植,能種多少田畝?」
嶽嬤嬤略一盤算,就道:「目前最好的培育方法是,將番薯發了薯芽的部分切塊,然後放在溫水裡浸泡,在受切的地方,裹一層草木灰,防止蟲害,再將芽塊,埋進一條一條整好的田隴裡,田隴裡要灑上草木灰,防止土裡蟲害,如此一來,一個番薯,大約能切一到三塊,五千斤番薯,至少能種上萬畝地。」
這是儲存估算,真正種下去,肯定不止這些。
小姐名下的田莊,少說也要上萬畝,這也只是一些不錯的良田肥土,像差一等的沙土地,又何止上萬畝。
虞幼窈心裡有底了:「之前我不是安排表哥從前的老僕,在莊子上負責新種的試種嗎?這五千斤番薯,給他們三千斤,他們自己會處理,另外兩千斤,就在我名下,挑了適合種植的莊子裡種。」
本就負責新種的試種,他們肯定也知道怎麼種。
這兩年年景不好,北境的日子也越發艱難,番薯的推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