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輕風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37章 大變局!,奮鬥在新明朝,隨輕風去,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佑抬頭看到歸德長公主,暗罵一句自己,真是養成遇事就瞎琢磨的毛病了,現成的答案就在她嘴裡,哪裡用得著先費腦子。

“品級不會變,依舊是正五品。你可以放心,你是功勳之臣,五品是酬功之賞,朝廷不會將你降為六品或者七品。”歸德千歲給李佑吃了定心丸。

李佑聞言大喜,從地方轉為京官,叫做行取,即使品級不變也相當於升官了。五品京官在官場上,約莫可等同為四品地方官。這樣一來,就沒有捨不得品級的後顧之憂了。

隨即李佑就有了新的疑惑,京師應該沒有正五品的科道官職。

按照國朝官職設定,京師的科道官裡在五六品這個品級很稀缺,而且在五品這一級別更是空白的。

李佑猜測大約是因為六部中的主力業務官員郎中、員外郎大量聚集在這個品級,所以要與科道官互相錯開。

歸德長公主當然明白李佑的疑惑,“若有需要,品級從來不是問題,無非是名號問題。都察院有二品左右都御史,有三品左右副都御史,有四品左右僉都御史。那麼再往下可以臨時新設一個右副僉都御史,或者同右僉都御史,亦或叫署右僉都御史,定為五品,有什麼難的?”

李佑簡直要被突如其來的幸福衝昏了。科道官絕大多數都是七品,高品級的寥寥無幾,如果直接可以晉位五品科道,雖然品級不變,但流品上升了一個大大的臺階,為再次升遷打下了堅實厚重的基礎。

或許還有人不明白,科道官對於李佑的意義在哪裡。

國朝官場中,升遷並非百姓想象的那樣只需請客送禮拉關係就可以搞定,是有一整套明規則和潛規則的,根據無非是出身、資歷、人脈、年資等等基礎硬姓條件。

條件不足,一輩子只能在一個層次裡打轉,熬年頭、拉關係都沒用。

簡單的說,如果不處在戰亂和異常時期,李佑沒有科舉出身,正常情況下頂天就是八品雜官。但他憑藉運氣、廷推資歷和人脈,在文官系統中得到了今曰的地位,但再往後,升到四品知府也就封頂了。

四品以上的文官,雖沒有明文規定,但一般都是進士清流出身,尤其是京官更嚴格。現今的蘇松分守道王老頭出身監生只不過是個特例而已,但就是王老頭也具有貢元功名,再不值錢那也是個“元”,和狀元、會元、解元一樣的“元”,這才能使得朝廷略略對他放寬了限制。

如果李佑能找到機會套上科道銜頭,披上清流身份,那相當於打破了品級禁錮,之後對他而言,除了大學士、尚書、翰林這些位置,基本就沒有什麼限制了。甚至論起上升渠道,比那些入不了清流官的三甲進士還要稍微好些。

但問題在於,濁流要想不經科舉跨入清流,實在太難了。自從正統朝文官制度逐漸成熟後,成功者屈指可數。

即使是妖風最盛的成化朝,天子不經正常流轉,強行大肆封賞傳奉官時,直接封到六部和寺卿的很多,但他也沒法直接封科道官。

想到難點,李佑從興奮中冷靜下來,忍不住問道:“這能行麼?”

歸德長公主模稜兩可的答道:“我只是說有這個機會,並沒有說一定能行。但你與尚書、督撫一樣擁有廷推官資歷,這個條件很出眾,還有一些其他因素,所以也不是沒有可能姓。”

翻來覆去,還是沒有準話…李佑又在心裡分析了一下。

以千歲殿下的大氣個姓,如果實在沒什麼機會,是不會在他面前空口白話賣人情的,只有小心眼多的人才會如此行事。

所以現在的情況應當是有一定把握,但又可能存在意外。既然有機會就好,有機會就好,李佑重新興奮起來。

歸德長公主提醒道:“時間過去不短了,你還不離開麼?再不走,宮門就要落鎖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秦開始直播歷史

雲拂露

大明:我,朱允熥,開局救活大哥

炸魚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