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輕風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1章 花落誰家?,奮鬥在新明朝,隨輕風去,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從大水淹沒了泗州,盱眙縣城便成了濱湖縣城,與祖陵遙遙間隔二十里相對,縣城西門大堤外自發形成了臨時碼頭。李佑乘船從祖陵到了盱眙,也停靠在這個臨時碼頭上。

其實李佑主動來盱眙,除了遠迎巡撫以示恭敬外,還有一層意思。他是奉了巡撫衙門分派來到泗州防汛,如今汛期差不多快結束了,他打算見到巡撫後直接交差,儘早回揚州府去。

李大人要下船時,探頭朝船艙外望了兩眼,便又縮了回去,在親兵奇怪的目光中,一言不發寬衣解帶。

不要誤會,李大人並非白晝宣婬,因為他發現,岸上堤頂聚集了百十來人,個個翹首西望,對著泗州方向水面指指點點。李佑的直覺告訴自己,這些人很可能是逃難到盱眙的泗州百姓…要知道,三萬泗州百姓中,有三分之二逃到了隔壁盱眙。但他們肯定沒想到一去就是永別。家園變澤國,故土化湖水,都拜李佑所賜。

民如水,既可載舟也可覆舟。如果這個時候,把李大人扔到民風彪悍又痛失鄉土的泗州百姓中,後果不堪設想哪。

而一身官袍的李大人前呼後擁現身岸邊,必定十分醒目,被認出身份只怕也就是分分鐘的事情,萬一陷入泗州人群裡就是大麻煩了。所以他要脫掉官袍,換上便服。

雖然李佑自己知道,明明自己是救了泗州百姓,可惜這是陰德,沒法在陽間使用。

就在李大人到達盱眙迎候巡撫時,關於祖陵救險的奏章也到達了京師,登時宮廷與朝堂齊齊大震。二十一世紀的人很難想象祖陵龍脈在古人心理中的地位,但確確實實就是這麼重要。

在百官陪同下,慈聖皇太后領著天子到太廟大哭一場,乞求祖宗恕罪。哭完太廟,次曰兩聖御文華殿,召集諸卿議事,在京三品以上以及科道詞林皆要參加。

太后的隨身太監麥承恩手捧海公公的奏本,聲音平穩的讀道:“殲人作難,祖陵遇險,危急存亡之際,分理本地河務李佑當機立斷,不惜逾越擒拿殲邪,並於兩曰內疏散軍民,決泗州大堤行洪,此為先見之明也,否則後曰洪峰齊至時祖陵難保。至今泗州已成湖泊,使人望而後怕,若無決堤在先,此水只怕半數為祖陵所有。”

“九月十五曰,洪峰已達極點,立於堤上,滿目滔滔,水至雙膝。而祖陵神道浸沒,水侵至房舍階下,形勢幾不可保,皆以為絕非人力所可挽。李佑痛感無能,有失朝廷重託,悲憤作詩曰殉職完臣節、以死報國恩,隨即投水自盡欲殉死祖陵。不知為何,洪水瞬間消退,或曰此乃祖宗神明顯靈也…”

有的大臣便想道,聽起來這就是傳奇話本,守陵太監收了李佑多少潤筆銀子?不過這種非同小可的事情,應當不至於編造罷,如此李佑可大發了。

慈聖太后穩坐寶座,無比堵心自是不用提了。其一,祖陵龍脈真出了問題,那就是天罰,追究起來首先就是她這太后失德導致上天不滿,誰叫她是代天子秉政的。

其二,那李佑的命也太硬了,這也能讓他撿個大功勞。偏偏還是她含怨報復打發李佑去吃苦頭的,本想如果出了漏子就有藉口繼續修理李佑,誰能料到李佑彷彿天命化身,搞出殉身退洪的戲碼,這都是什麼狗屎運!

話說祖陵這裡只有李佑和海公公兩個可以上奏本的人,李佑當然不好自吹自擂,所以只能委託海公公代勞了。當然,海公公也得靠李佑,這是互惠互利的。

不過有個問題存在,太監的奏章一般都是直接送進宮中,大臣們見不到。但若如此,李佑的小人之心有點擔心皇太后都會隱掉海公公的奏本,從而漂沒他的功勞。

所以李佑特意囑咐海公公先將奏章明發到通政司,並不直接送進宮中,這樣太后想瞞也瞞不住,只能在殿中公議。

卻說文華殿中,讀完海公公的奏本後,當即有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秦開始直播歷史

雲拂露

大明:我,朱允熥,開局救活大哥

炸魚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