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輕風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9章 李大人的封賞爭議,奮鬥在新明朝,隨輕風去,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他已經是二三品的大員,那麼救下了祖陵龍脈後,估計朝廷在官位上賞無可賞,只能封伯爵酬功了。可惜啊…考慮起錢太后的態度,胡尚書皺眉沉思半晌,“李大人方至江都半年,不宜另遷。奏請授予正五品揚州府同知銜,其它仍兼原職如何?”

潘大人不置可否,朱放鶴插話道:“暫且如此奏請,到朝會上再議。”

正五品的基本盤定下,其它的勳位散階都好辦,勳修正庶尹,階奉議大夫,都是與正五品搭配的。

討論完李佑本人,還得繼續討論誥封恩蔭。各種封賞中,給官員本人的叫做授,給還健在的父母正妻的叫封,給故去的叫做贈,給子輩的叫蔭。詞各不相同,意義也不一樣,不能亂用的。

當然,這些賞賜中最核心的就是官員本人的品級,官員本人品級越高,封、贈、蔭的檔次也越高,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是也。

李佑的正妻沒什麼可討論的,妻以夫貴,誥封為宜人,在民間俗語裡可以稱作五品誥命夫人了。但關於對李佑長輩的封贈,又引起了不同意見,應該是誥封到父輩,還是追贈到祖輩?

最終朱放鶴一錘定音道:“李大人救了我高皇帝的祖父上三代陵寢,酬功也該追朔到他的祖父上三代,如此方顯皇家知恩!”

胡尚書和潘大人便都不反對了,接下來議論死人如何追贈,活人如何誥封。這方面禮部比較專業,朱部郎繼續發表意見:“若李輔世授正五品,以此為準,故去祖先追贈品級應當升高,健在父母輩卻該照著五品下調。”

這倒是慣例,一方面照顧了死者為大、祖先為大的觀念。另一方面,已經死掉的即使追贈到一品又能有什麼實際影響?而活著的就該稍微壓一壓,留出去世後追贈的餘地。

潘大人身在吏部,自然對各種品級如數家珍,當即說出想法道:“可如此奏請,李大人高祖以下三代,追贈三品嘉議大夫。李大人之父可封正六品承直郎。”

嘉議大夫和承直郎都是文官相應品級的散階,而這些不具備實職意義的散階常常被拿出來當做追贈誥封名號。

朱放鶴提出異議道:“李大人之父不宜為同文散階,不然李大人何以自處?換作六品兵馬指揮,左右只要有品級就可以了。”

胡尚書和潘大人對此很無所謂,虛銜是什麼名號並不重要,死了後一樣還要有追贈。

話說兵馬指揮也是個完全沒有實務的虛職,只用來當做榮銜的。不過有個特殊之處,按照習例駙馬的父親要被封為兵馬指揮

朱部郎建議誥封李佑父親為兵馬指揮,實話實說是某公主孕婦難得任姓一次後傳出的意思,除了寄託她的小心思別無用處。

現在李大人的父祖輩們有了著落,自然母親和祖母們也少不了,各有各的稱號。於是又到了一個最關鍵也是最難定的專案上,那就是李佑的子輩如何封賞。

這比封贈父祖更加重要,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比李佑本人的封授還重要。畢竟傳宗接代觀念根深蒂固,一家一族的未來都寄託在下一代身上,下一代越優秀家族才能越興旺。

嚴格來說,到目前為止李佑一家得到的封賞都是華而不實的,追贈誥封都僅僅是榮譽而已。而李佑本人限於自己的文官身份和官場規矩,只能升上一品,無法再得到更多。

若只有這些,那肯定配不上李佑的的大功,而不足之處都要從恩蔭上補回來。

胡尚書神情漸漸嚴肅,開口道:“若按文臣殺賊軍功論,以一子世襲軍職,本官奏請李大人恩蔭一子為正五品千戶世職。”

“太低了!”朱部郎直言不諱道:“聽起來簡直是笑話!救護祖宗龍脈的功勞,不能封爵也罷,但只值得一個五品千戶麼?說出去叫人齒冷。”

胡尚書再次皺眉,六部中工部雖然實惠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秦開始直播歷史

雲拂露

大明:我,朱允熥,開局救活大哥

炸魚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