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輕風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9章 李大人的封賞爭議,奮鬥在新明朝,隨輕風去,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對州縣官員的獎勵,一般情況下是臺憲具奏事蹟,內閣票擬,天子核准,最後一面落實獎賞一面送到吏部考功司填注。

不過這次李佑不是曰常政績,屬於特殊事件,又是河務方面的,所以太后諭示由工部敘功具奏,也是慣例。得了旨意,工部會同吏部、禮部翻經據典研究了五六天,也沒拿出獎勵方案。

不要以為工部有意拖沓,這可是相當有技術含量的活計,不是想象中那麼簡單隨便的。而且大明官場上關於政績考核方面規定的很具體,十分便於艹作,但在敘功方面,條文不多,主觀姓很強,變數也大。

例如同樣一件功勞,這位天子可能賞個伯爵,換個天子沒準賞賜世襲三品指揮使就打發了。現在慈聖宮對李大人的態度很微妙哪,給李佑敘功時必須要考慮到這點,所以工部和禮部、吏部很是頭疼。

畢竟李大人這個功績太特殊了,完全沒有先例,只能分條列縷的一項一項斟酌。

獎賞種類有行文褒獎、遣使勞慰、加俸增秩、封贈家人、恩蔭後代、賞賜物品、升職遷官等型別。

行文褒獎、遣使勞慰都道是應有之義,不須多談,而麻煩的細節就在於其他幾項。

這曰,工部尚書胡都老大人、吏部考功司新任郎中潘翔、禮部儀制司員外郎朱放鶴人手一杯熱茶坐在工部後堂小廳內,主要議題便是為李佑敘功。

老尚書長嘆一聲,這真是個燙手山芋。既要足夠虛榮,不能讓天下臣民議論朝廷小氣、冷落功臣,又不能太實在,免得惹火了皇太后。他估計吏部和禮部也曉得此事的內涵,派來會商的人選都很有意思。

考功司潘大人,曾與李佑共同號稱許次輔手下三大走狗之一,儀制司朱放鶴,既是宗室又是李佑的朋友。

可以看出,吏部尚書的意思是不能太虧待李佑。而禮部尚書的意思大概是要拿朱放鶴作為擋箭牌,萬一李佑對賞賜心有不滿別記恨到禮部,自己與朱先生內部解決去。

矛盾歸矛盾,事情還得議,胡尚書先開口道:“今天務必要議出結果。本部先拋磚引玉,此次李佑功績,因為也算死守不退和欲以身殉節,可比照文臣奮勇殺賊而小於救駕,如何?”

這點基本上是朝廷共識,朱放鶴點頭道:“先帝有過詔令,文臣殺賊者,兒子可世襲軍職。”

一般殺賊救駕這種功勞都是武職所得,但本朝有時出現縣令之類的文官在遇到叛亂時立下軍功,所以特意出了詔令,文官立軍功的,獎勵子孫世襲武官。

“若李大人是武官,便簡單得很了。”潘大人嘆息道。

武官與文官不同,有大功時超擢並不稀罕,五六品一躍為二三品也是可以的,這樣獎勵起來很容易。

而治國文官就不能如此了,一個知縣功勞再大,也不可能提拔成尚書大學士,能跳一個品級就是非常特殊的天恩浩蕩了。所以給李大人敘功,首先要考慮到他的中低品級文官身份,又要比照軍功,相對較為麻煩。

胡尚書想了想,決定先從最容易的地方入手,“加俸這項,奏請賜食一品祿,如何?”

潘、朱二人均點頭道:“可。”

俸祿多寡不涉及任何實際品級,在官本位裡無足輕重,別說賜食一品祿,就是賜十個一品祿又能怎樣?再說李佑功勞又大又虛,與賜一品祿這種獎賞相當般配,說出去好歹有一品兩個字。

朱放鶴忽然又冒出一句:“一品俸祿雖多,可惜李佑這兩年領不到啊。”

“官位品秩方面,潘部郎是吏部的,有何見教?”胡尚書問道。

潘大人早有腹稿道:“如此大功,至少要升一品,授正五品官職,非如此不能酬功。”

其實從另一個角度看,李大人在當六品官時立了這個大功還是挺吃虧的。若此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秦開始直播歷史

雲拂露

大明:我,朱允熥,開局救活大哥

炸魚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