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輕風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5章 在德不在險,奮鬥在新明朝,隨輕風去,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縱觀大明史志,暴民破城殺官劫官並不是特別稀罕,尤其贛南、廣西這些地方出了這種事,朝臣們都不帶眨眼的。

但這次不同,一是發生在淮泗祖陵附近,大明的龍興兆基之地。二是無論是敵是友都得承認,李佑剛剛為了江山社稷立下功勳(雖然高低待定),也是為了救祖陵才被泗州百姓記恨,轉眼就被劫走失蹤,這打的是誰的臉?

當即從班列中閃出一人,乃是兵部盧尚書,他鬚髮張動,怒氣衝衝的對太后道:“大功不敘,功臣不賞,民心不定,是非不明,拖延至今終釀成大變!若非朝廷遲疑不定,何至於誤引泗州民眾以為李佑乃有罪之人!天下事若皆如此,足令百官寒心,試問誰還可用!誰還可用!我看那楊負放任李佑被暴民圍攻,其心可誅!”

這位老尚書想說什麼從來都是直言不諱的,他的雄厚資歷在這裡擺著,滿朝別人誰能有他這四十五年官場資歷?

別看老尚書才六十出頭,算不上年紀最大的,但論起官場輩分,十六歲開始做官的他其實與已經故去的老首輔張若愚是同一個時代的人。此外也就六十八歲的彭閣老算得上與他同輩,但入官場仍然比盧尚書晚了幾年。

而且盧尚書為李佑說話沒有任何顧忌,李佑出自他門下,可類比於親戚後輩一般的存在。所以老尚書佔據道理時公然護短在別人眼中是很正常的,就像當初老尚書在朝堂上屢屢呵斥李佑閉嘴滾下去一樣正常。

但老尚書的話裡飽含怒火,不似作偽,別人便曉得他真生氣了,而不是故作姿態。這一當頭炮,點燃了殿中氣氛。

“臣謹奏,鳳陽巡撫悍然將李佑趕出轅門驟生事端,其中是否有弊情須得仔細勘察,不然何以服人!另奏,今年黃河多事,楊負兼管河道當有其責!”

“功臣被劫,眾議難平,懇請朝廷明察,以昭公論,以快人心!”

說話的人不多,也就那幾個,但幾乎形成了一邊倒態勢,因為有心為楊撫臺開脫的此時也不好開口。

盱眙知縣是絕對不敢拿此事欺弄朝廷,所以事情發生是肯定發生了。但究竟內情如何,他們遠在京師,距離淮泗差不多兩千裡之遙,誰都是霧裡看花。這種情況下,誰敢保證楊巡撫百分之百沒有過錯?

在這樣的大事上,如果為楊巡撫辯護,事後萬一查出楊巡撫犯了錯,豈不自尋煩惱?

因而除非是與楊巡撫關係好到同進退的鐵桿親友,真沒必要將自己投入渾水中,最多稍微偏幫幾句“楊大人不像是這樣的人,沒有實據還是別妄加評斷了”。在氣勢上,就比幫李佑說話的落了下風。

次輔許大學士今天一直沒有說話,作為一名已經極其接近人臣極點的理智型官僚,需要考慮的問題更多。再說打前陣有別人,到了他這個位置,不用輕易表態。

自己派系中一個嫡系正六品與派系外一名份量很重的封疆大吏起了衝突,必須要深思熟慮的仔細權衡其中利弊,而不是一味的無腦偏幫。有時候過度袒護不是幫人,而是害人,政治中通盤考慮後該妥協時還得妥協。

其實許次輔的這種思維方式是李佑能夠理解並能想象到的,畢竟他在內閣廟堂裡以最激烈的方式薰陶鍛鍊過半年多。但也是他所擔心的,讓別人妥協,李大人樂見其成,但妥協到了自己的功勞簿,李大人就不能接受也不想接受了,不然也不會鬧出這幾本奏章。

是的,許次輔的思路很對,但是朝中氣氛儼然變成了如此這般…本來氛圍勢均力敵或者說稍微偏向二品的楊撫臺,但經李佑渲染出悲情,又大不一樣了。

局面若此,這時如果他還不為李佑說話撐腰,未免就要惹人生疑了。反過來被視為寡情薄義也不好,大家都知道那李佑幫過他立下了汗馬功勞的。

於是許次輔站出班列,用一錘定音的語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秦開始直播歷史

雲拂露

大明:我,朱允熥,開局救活大哥

炸魚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