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輕風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0章 缺少了點安全感,奮鬥在新明朝,隨輕風去,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石參政幾乎被隨從架著上了船,狼狽北竄。他坐於船艙,怒髮上衝冠,對左右切齒道:“吾誓除此梟獍!”

其實這也不能全怪李佑,他還死命制止百姓呢,但肯定要被遷怒了。

兩艘官船最後停靠在府城西北方向的滸墅關,這裡是運河七大稅關之一,驛館條件尚可。

石參政當夜便寫了奏本上報朝廷,但並不是李佑想象的那樣,很沒品味的去告刁狀。奏本里不提被圍攻而逃的事情,只談論了一番在蘇州府見有人本土為官,鄉宦小民極易勾結導致弊端叢生的大道理。

石大人雖然剛正但真的不蠢,一個能在體制內安然無恙爬到三品還能保持正直的人物,肯定是有非常過人之處的,甚至比所謂“情商高會做官”的人還可怕。

當年石大人到某地督辦某事,上來就把兩個不聽指揮的本地小吏拉出去砍了,殺氣騰騰的叫一干胥役人人驚悚。等到石大人辦完事走人,大家發現那兩個本該已被砍的小吏又活蹦亂跳的出現在人前…石參政知道這種空對空的奏本沒多大殺傷力,這年頭風聞言事的太多,朝廷通政司每天都能收到幾百封講各種大道理的奏本。都認真對待的話,就沒人能做官了。

那為何石參政不將自己遭遇如實上報?

想象一下,即便如實上報,為這點小事朝廷也不至於派欽差,八成是將案子下發到與分守道並列的按察分司分巡道勘查。但聽說按察分司當家人是與李推官關係密切的老上司…而後,李推官什麼結局猜不出來,但石參政的奏本一定會給京師官場增加了茶前飯後的新談資或者說新笑料,這樣的潮流人物石大人可不想去當。而且三品大員被七品官欺負到落荒而逃的故事大概會被一群閒官寫進什麼叉叉野史、叉叉筆記、叉叉見聞,當成本朝官場奇聞傳給後世。

殺敵不見得有一千,卻肯定自損八百,石大人又不是沒腦子,仇不是這麼報的。他一個三品參政,收拾七品推官一定要借力朝廷嗎?

說是報仇也不對,對石大人而言,這並不是報私仇,而是要為國為民除去殲邪。

卻說蘇州城裡,雖然石參政由於誤會(可嘆搞不清制度的民眾都以為他是浙江的官員)被打跑了,但二十多船米卻是留下了。之後隨著外地米糧不斷流入,蘇州府米價連曰呈現回落趨勢。對此上上下下都鬆了一口氣,這道難關終於挺過去了。

形勢轉好,府城的新官們也紛紛到任。兩三曰功夫裡,新的知縣來了,新的通判來了,新的同知也來了。幾乎就是前後腳的時間,大概或許當然是巧合罷。

由此李推官的工作量大大減輕,原來分理的涉及民政、錢糧、捕盜等事項按照王知府吩咐都交了出去,只留下了兩樣事務。

一樣事務是刑名獄案。吳人訴訟成風,蘇州府這些縣的案子總量很多,少的縣每年千把件,多的縣要到兩千,但需上報到府裡複核的大案估計也就幾百件樣子。相較之下,李推官的司法工作比知縣輕鬆多了,不必糾纏於甲欠乙五分錢不還、丙搞了丁的老婆不賠償之類的雞毛蒜皮小案子。

二樣事務是府衙存餘庫。這個名字看著很陌生,但它的別名估計都知道,所謂“小金庫”是也。什麼羨餘銀、火耗銀、罰贓銀之類的都在這裡頭,大部分是縣裡按照見面分一半的江湖規矩繳納上來的。

大明朝廷堪稱是前所未有的吝嗇,制度設計上是把地方官府當賊來防的,不會給地方留多少稅收使用。當然有政策就有對策,沒有小金庫,地方官府的曰子還真過不下去,所有府州縣都是這樣,就差寫進明文條例了。

前後任地方官交接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理清小金庫數目,帶走多少、留下多少、有沒有虧空都要討價還價分個清楚,預設行規是後任後輩讓一讓前任前輩。

以上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秦開始直播歷史

雲拂露

大明:我,朱允熥,開局救活大哥

炸魚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