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0節,國色生梟,沙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時間,讓西梁使團等上一陣子,壓壓他們的銳氣。
但是當前形勢,對於大秦來說,能夠早一日達成和議,西北自然就會早一日安寧。
禮部方面,在西梁使團還沒有抵京之前,就按照門下中書的意思,開始籌備和談事務。
說一句和談自然容易,但是正要談起來,自然是一個十分複雜的事情,其中涉及到的事情實在太多,兵馬錢糧、土地人員等一系列問題都是要進行磋商,而且在和談之前,首先要做的一定,就是要給自己做一個最恰當的定位。
禮部雖然到時候要負責具體的談判事務,但是在背後出謀劃策的,當然是門下中書省,至若在談判中的定位,門下中書這陣子其實一直在討論,爭執不休。
按理說西梁軍節節勝利,是在處於優勢的情況下提出和議,這種狀況下,大秦就該做出低姿態,在和談中要處於劣勢,但是朝中重臣卻也仔細分析,西梁人勝而不進,在兵鋒正盛時卻陡然止軍提出和議,這可說是大大違背常理,這些重臣可都是心思慎密之輩,已經有人猜測西梁國內部定然是出現了大問題。
有人說為了順利和談,早日讓西梁軍退兵,儘可能擺低姿態,早日達成和議,但是卻依然有一部分人堅持要以高姿態與西梁人和談,堂堂大秦帝國,天朝上邦,而且是西梁人主動求和,怎能委屈議和,兩種意見的人還真是大致相仿,門下中書這陣子一直還是爭論不休。
不過和談的基本原則,倒已經是早就確定,首先一點,便是駐紮在西北西關道的十萬西梁鐵騎必須退回關外,這是和談的第一要點,也是和談的前提條件,如果西梁人做不到這一點,和談也就不需要再進行下去。
西北軍雖然節節敗退,但是如今餘不屈暫時穩住了西北的形勢,朝廷也迅速從關內往關外輸送大批的物資,都察院左都御史殿前大學士徐從陽如今就駐留在西山道,西山道是物資輸送的必經之路,徐從陽坐鎮西山道,親自保證輸送線的暢通,大秦帝國雖然身處憂患之中,但畢竟地大物博,長期耗下去,西梁人未必能堅持得住。
西梁雖然佔據了西關道,控制雁門關,但是如今糧食短缺,而且從西梁本國運送物資,還要經過浩瀚的金古蘭大沙漠,物資運送條件十分的困難,雙方僵持狀態,各有利弊,西梁人既然主動提出議和,那麼大秦在土地問題上自然不可能有絲毫的退讓。
當今聖上以武立國,自詡盛世之君,如果在他的治下被西梁人強佔土地,無疑是扇了皇帝陛下的一記大大耳光,史不可欺,皇帝陛下當然不願意後世提到大秦開國之世的時候,會因為西梁人佔據西關而大跌顏面。
因此種種,朝廷的談判立場倒也是清晰得很,西梁鐵騎退出關外,其他的都好商量。
第四二九章 帶刀入殿
西梁使團在同仁館駐歇後,剛剛提拔上來的禮部尚書薛懷安便親自向使團傳達了皇帝陛下的旨意,西梁使團暫歇三日,三日之後,再入朝覲見。
西梁使團對此倒是沒有異議,一路上晝夜兼程,奔波勞累,比預期的要提早大半個月來到洛安京,雖然都是萬里挑一的西梁勇士,但是血肉之軀,如此下來,卻也是疲憊不堪,稍加休整,倒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這三日,西梁使團上下沒有一個人離開同仁館,一切用度,朝廷倒是全力供應,禮部尚書薛懷安得到門下中書省的指示,這三日多次往同仁館過去,要面見西梁大王子,但是這位西梁大王子自打進入館內之後,閉門不出,便是薛懷安那也是不見。
薛懷安多次前來,無非是想要從西梁大王子的嘴裡探個口風,在正式談判之前,先探探西梁人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打算。
雖說西梁使團已經抵京,但是朝廷對於西梁方面究竟有何要求,卻是一無所知,如果事先能夠探知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