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0節,國色生梟,沙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向披靡,一時之間,秦人惶恐,人心惶惶。
只是誰也沒有想到,西梁鐵騎在兵鋒正盛之時,卻陡然停了下來,隨後傳來的訊息,西梁人竟然主動請和。
這事兒當真是出人意料。
西梁使團來京,京城的人們自然是十分關注,而且朝廷早就放出風聲,這次議和是西梁人主動提出,在人們看來,那就是示弱的表現了。
西梁使團並沒有讓京城的人們等候太久,甚至比人們預期還要提早趕到了京城,而且得到的訊息,這次西梁使團的正使,乃是西梁國大王子,亦可見西梁國對此次和談的重視。
大秦立國十八年,但是真正外邦來京,卻是十分罕見。
除了東北的高麗國已經向大秦稱臣,會每年派來使臣朝拜,便只有漠北那些夷蠻部落偶爾派人過來拜上一拜。
夷蠻無國,各部落互相爭殺,可能今年前來朝拜的夷蠻頭領,明年便會因為戰死或者出於戰事之中無法前來。
西域倒是有大小几十個國家,曾經也與中原有過往來,但是西梁國強大之後,便成了中間的攔路虎,西域諸國成了西梁國的附屬國,而西梁國從建國開始之後,就從沒有對中原王朝表現出善意,西域各國更是不可與中原王國交好。
西梁使團的到來,是除了高麗國之外,第二個真正的國家前來京城,這自然引起了京中人們的關注,當人們得知鴻臚寺和禮部官員已經出城迎候之時,洛安京城的大街之上,就已經是人潮滾滾,紛紛跑到街上來觀看西梁使團的抵達。
西梁使團進入西北境內之後,為了保證這支使團的安全,定國大將軍餘不屈便派出了五百精兵沿途護送,一路之上,所過之處,地方官府也是盡心接待。
餘不屈心中明白,西北軍看似在兵力上並不弱於西梁人,但是戰鬥力卻是相差甚大,自從西梁人攻破雁門,連戰連捷,西北軍計程車氣已經是遭受到了巨大的打擊,想要在短時間內恢復西北軍的鬥志,那是極其困難之事,如今的形式,西北軍最多隻能防禦,無力反攻。
這個時候西梁人提出議和,自然是正中餘不屈下懷,只要雙方議和,騰出足夠的時間,餘不屈自信能夠重新將西北軍練成一支鋼鐵雄獅。
西梁使團此番前來,不過兩百人而已,但一個個都是西梁國真正的勇士。
大鑼開道,由皇家近衛軍出城輪換五百名護送而來的西北軍,近衛軍護在四周,甲冑鮮明,刀槍生寒,而西梁使團上下清一色都是騎著矯健的西梁駿馬,頭戴皮氈帽,時當四月,天氣漸暖,這些西梁人上身依然是皮革戰甲,腰間卷著狼皮圍腰,腳蹬皮靴,腰間則是掛著西梁人特有的彎刀,駿馬勇士,煞是英武。
街道兩邊人頭攢動,西梁騎士們並沒有左顧右盼,一個個面無表情,顯得訓練有素。
隊伍如同一條長蛇,從京城的大街蜿蜒遊動,直往剛剛竣工的同仁館而去。
同仁館早已是戒備森嚴,從宮裡調出近衛軍精兵護衛,西梁使團的正使是西梁國大王子,身份不一般,在京城的地面,自然要竭力保證他的安全。
西梁國固然是主動求和,但是這番和議,對大秦來說也是求之不得,如今大秦內部憂患,各地亂民四起,特別是江淮道戰事正熾,河北道青天王陰魂不散,國庫應對內亂已經頗為吃力,一旦能與西梁國達成和議,那麼外患的壓力暫時就會減輕許多,可以集中精力應對內憂。
朝堂上下自然明白與西梁人達成和議的重要性,西梁國大王子身份尊貴,自然要全力保護他的人身安全,一旦西梁大王子在京城稍有差池,兩國間的和議必然瞬間破碎,無法繼續談下去。
西梁使團在同仁館安歇下來,內外則是保護嚴密。
如果不是因為國內戰事正熾,大秦朝堂必然會拖延一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