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9節,盛世國師,木蘭竹,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後者很難,但文字和語言,以及傳說,都是可以人為干涉的。
秦始皇為什麼要做統一度量衡等事?這是一個統一的國家,所必須的。
其實除了少數朝代,大部分朝代都知道提高老百姓的文化素質對統治的好處。這並不是說要讓老百姓的文化素質達到什麼高度,會識字,能明理,在封建社會而言,就差不多了。
教化之功,是古代地方官很重要的功勞。
對於太子這種統治者而言,民眾認識統一的文字,不但有利於政令實施,有利於政策推廣,還有利於民眾對這個朝代心理上的認同感。一旦心理上認同,在沒被逼到絕路上時,地方豪族再想搞分裂,民眾內心是不認同的。雖然他們不一定會反抗,但朝廷想要平亂時,會少許多事。
可中華民族的文字,可能真的是世界上最難學的文字之一,甚至在宿誼看來,連之一都可以去掉了。要推廣文字,很是有些困難。
太子聽了宿誼的話之後,對推廣文字一事十分感興趣,他也提出了許多自己的想法。其中有兩點,和宿誼的想法一樣。
第一點,就是簡化現在的文字。現在文字是隸書,許多讀書人已經自發的開始改變“隸書”,將其變得更簡化。
宿誼曾經聽人講過漢字的歷史。漢字不僅僅是新華國建立的時候被簡化,從古至今,它一直都在被簡化。從纂書,到隸書,再到楷書,這並僅僅是字型的改變,文字的結構也有改變,這改變就是逐漸簡化的過程。
這些都是文化人們一代一代推動的。讀書人是迂腐的這個概念,因為清朝而被許多人植入心中。但其實甚至明朝,讀書人都不是迂腐的。明朝甚至已經出現內閣的雛形,他們的讀書人也是文武雙全,許多名將也是大文人。
古代的文人們一直都在進步,從文字的改革上就可以看出。這文字的改革,都並非最先源自於朝廷從上而下的政令,而是書法家們自己改革創造,然後才被朝廷推廣。
楷書很早就出現了,在當今已經成為一種流行。但還未替代隸書作為官方文字。
太子自己很喜歡,且也擅長楷書,他認為楷書比隸書更為簡潔,易於推廣。若是要向民眾推廣文字,將楷書作為官方正式文字是可行之策,也是易於推廣之策。
而在推廣之時,太子認為,應該進一步簡化如今文字。這樣就到了太子想到的第二點,編纂字典。
字典,或者說詞典,這個時候叫字書。最早的有字書功能的書籍為《爾雅》。《爾雅》書如其名,就是規範語言,使其符合“雅言”。
第一本系統的字書,為東漢時許慎所著的《說文解字》。它首創部首編排法,對字義、字形、字音進行全面詮釋。
《說文解字》為蒙童必學的課程。太子認為,若是要改革字型,定要重新編纂一本字書。
宿誼不斷點頭。
簡化文字,編纂字典等等,他都想過,但這是基於他現代人的理解,覺得應該這樣做。太子則是直接站在統治者角度,基於現在的社會,提出這種理論,宿誼心中連連感嘆。
如果不是經歷過現代社會的教育和資訊大爆炸,宿誼認為,自己比起太子,差得太遠了。
誰說古人是傻子?現代人,也就是眼界寬一些。這還得是本身受過良好教育,且見識較廣的現代人。
太子提出這兩點之後,宿誼覺得自己好似幫不上什麼忙,提不出什麼意見。他絞盡腦汁,終於提出幾點意見,挽回了作為大哥的面子。
宿誼道:“字書可以編兩部,一部是給讀書人看的,儘可能詳細。一部是給不識字的老百姓學習的,儘可能的簡略。只要有常用含義即可。而且字書的字的詮釋和詞的詮釋應該分開,嗯,就叫字典和詞典如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