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2節,閣下,霧十,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欽佩於貞德的勇敢,欣賞著貞德的智慧,以及用實際行動把貞德最完美的一面展現在世人眼前。
但真實的歷史上,奧古斯特既沒有傻乎乎的被為難住,也沒有蛇精病的當堂鼓掌。
他只是微微垂頭,藏下了那個與貞德心照不宣的笑容。他確實是在故意給貞德一個表現的機會,一如在差不多的時間,他所不知道的祖母伊莎貝拉說過的:“這個國家需要信仰。”
貞德的話就是留給民眾最後能夠證明上帝真實存在的希望。
後世的發展也一如奧古斯特所希望的,不管歷史上到底是如何記載他當時和貞德的互動,他都成功的保下了貞德的聖女之名。
這便是史學界為此爭執的,覺得奧古斯特一世這個國王多半有病:他一方面下令燒死了反抗他的貞德,一面又不顧勸阻贍養了貞德的家人,並在晚年之後,幾乎可以說是憑藉一己之力、頂著巨大的壓力完成了為貞德翻案的壯舉,重新成就了聖女貞德之名,還曾不只一次在的公開場合表達出對貞德的追憶。
不少現代的影視作品對此大書特書,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國王和聖女的愛恨情仇。
因為歷史上並沒有明確的解釋過,奧古斯特一世為什麼會這麼前後矛盾。於是不管是文學工作者,還是歷史學家,都腦洞大開的覺得,這種事情只能用愛情來解釋了。一個正值青春年少,一個意氣風發,相愛相殺的禁忌愛,哦,這聽起來就浪漫極了。
更有人言之鑿鑿的稱,在同期出生的著名作家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靈感就源自與此。
雖然很荒謬吧,但確實是迎合了不少市場口味。
直至教皇利奧十世的親自撰寫的一本有關於他在外流亡十數年的回憶錄《我的摯愛》,被教廷的相關人員不慎洩露了一些相關內容,這才讓真正的歷史還原在了世人的眼前,真相大白,還了奧古斯特和貞德一個清白,也還了莎士比亞一個清白。
千年的謎題終於得以破案。
——從一開始貞德就沒有死。那是一場精心設計的騙局,奧古斯特一世和利奧十世設法保住了貞德的性命。
當教廷有關於女巫審判的錯誤被開始修正後,奧古斯特一世就一直在致力於為那些被審判的“女巫”正名。
在利奧十世的回憶錄有這樣一句:“我親愛的奧爾不是不相信這個世界上沒有女巫,他只是堅信不管是什麼都會有好壞之分。而大多數被燒死的女性,都是可愛又可憐的人。這種博愛的想法是我始終不能夠理解的,我始終覺得奧爾比我更像是一個聖人,無可救藥。”
在那之後拍攝的電影裡,受到利奧十世的回憶錄的影響,總有人天馬行空的相信,拯救貞德這件事,一定是經歷了十分曲折又驚心動魄的營救過程的。奧古斯特和利奧十世遭遇過這樣那樣的危險,又一次次憑藉智慧見招拆招的解圍,甚至偶爾還有拉斐爾躺槍,被當成是必須打倒的反派之一,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比唐僧西天取經還難的完成了任務。
但事實上,那個過程其實一點都不難,也沒什麼差點被發現的心驚膽戰,因為從始至終他們都有當世最厲害的陰謀家保駕護航。可惜,現代人對此並不關心,他們只想要他們期待的故事。
教廷也沒有對此發表任何意見,因為他們只顧得上慶幸教皇回憶錄《我的摯愛》裡的內容並沒有全部流傳出去。好比他們的教皇在那本比磚頭還要厚的回憶錄裡,用了多大的篇幅和溢美之詞來讚揚了他人生中一段最難忘記的同性之戀。與之對比,教皇大力推崇的、完全不符合教義的奢靡生活都顯得是那麼的微不足道了。
利奧十世,一個在當上教皇的第一天,就給親友寫信直白表示“現在我可以開始享受了”的神奇教皇。
他的前任和繼任者肯定都很想打死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