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穿到明朝考科舉_316,穿到明朝考科舉,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崔燮穿到大明朝就想法兒吃上了,一直吃到如今都還不膩,吃的就是其中的情懷!

然而兩位官宦之後的風流才子根本不懂這種情懷的美妙,聽著崔燮大讚特贊榆錢飯的好處,對他只有深深的憐愛。

崔和衷在鄉間守孝,竟然艱困到以野菜榆錢為生了!

自己過得這麼苦,卻仍不忘百姓艱難,這份心胸何等叫人感佩!

祝舉人和李大公子吃了幾頓鮮野菜、乾菜、豆腐、野菌做的素席,唱和了些充滿農家野趣的新詩,連同京裡做的詩集都送給崔燮玩賞。而後各自回家,把他守教期間教導鄉民讀書,研究《農經》,教百姓耕作的感人事蹟傳揚出去。

徐閣老聽說之後,倒有幾分感慨:“這麼個做實事的人,若當初考得靠後幾名,撥他進了都察院倒好了。將來放一任監察御史出去,到各地推行新耕作法,不知能惠及多少地方百姓。”

劉閣老淡淡地說:“如今是‘非翰林不入內閣’,這樣心懷社稷的人,若只做個風聞奏事的御史才可惜了。老夫倒看他在中樞待著比到處跑強,他若能寫出新農經來,著各州縣推行起來又有何難?”

劉閣老竟也有這麼愛護的後輩,這後輩竟還不是那種愛巴結上司的小人,這真是朝廷軼聞了。

徐溥忍不住多看了首輔一眼。

丘濬笑眯眯地調停道:“崔和衷還在鄉間守制,且叫他講兩年農經,以觀成效。等他三年孝滿回來,太子怕不都能加冠出閣了,聖上自有用他的地方。”

他說著說著,忽然嘆了一聲:“看這些年輕人已經能為國為民做事,我這老頭子在朝裡待得倒有些不自在了。罷了,等操持完了這一年,我也該上本乞致仕了。”

他眼看都七十五了,比起太祖所定的致仕年紀大了近十年,也在大學士任上幹了這麼久,為天子、朝廷盡了自己的力,這般年紀還不求退,難道還想當一輩子的閣老麼?

他生出退意,叫徐溥也有些在意:“我也只比瓊山兄小八歲,眼看著亦該是古稀之年了,又要在閣老位上耽擱多久呢?朝中歷歷有人,瓊山兄先退,我這把老骨頭過不幾年也要退隱歸鄉了。”

與徐溥還差不多年紀的劉首輔不為所動,穩坐釣魚臺。

不過丘濬歸鄉後,四位閣老的位子就要空出一個來。雖說三位閣老主政也是內閣的正常配置,可如今劉首輔沉迷養生,也不彈劾人了、也不問事了,兩位閣老支應上下就有些吃力。如今又不是成化年間朝廷上下喑然無聲,紙糊三閣老就能應付過去的時候,弘治天子是難得的勤謹之君,得提拔個年輕人入閣。

徐劉兩位從翰林學士幹上來的閣老,同時提出了一個名字:

李東陽。

在翰林養望多年,通曉政務、文冠一朝,又有國士之心,成化年間能不惜身命彈劾太監與萬貴妃——

部院中哪裡還有比他更合適入閣的?

丘閣老也素與李東陽相善,沒少一起喝酒作詩,家裡還留著兩首東陽醉後的題壁詩,對他的志胸志向瞭解甚深。聽到兩位閣老的提名之後,也默默承認了。

三人達成默契,又看向首輔劉吉——唯一可能、也反對得了這安排的,唯有劉閣老。

然而劉閣老這回竟一變之前的風格,既不壓也不拖,比眾人都積極地安排:“且先將東陽升作侍讀學士,兼禮部侍郎!進了禮部才好入閣,光兼個太常少卿,資歷還不足。”

部堂官要升遷,還要經吏部會推,此事便推到了吏部尚書耿裕手中。李東陽那吏部右侍就是為了入閣加的銜,不管實務,倒不用很議,只要添上幾個人選陪議侍讀學士就是了。六部堂官很快舉行廷推,弘治天子輕輕批了個“準”字,便把李東陽推上了侍讀學士之位,不管翰林院事,專司天子誥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成路人O後,和反派HE了

奶兔泡泡

駙馬要上天

絕歌

奪嫡不如養妹

牧荑黃黃

幸運合夥人

荷風吹

不重樣美食店

肥鵝撲火

穿成狗血文的早逝白月光

濯雪一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