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穿到明朝考科舉_238,穿到明朝考科舉,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合他此時心情的“故不徒聽之以耳,而實契之於心”,他驀地心生感觸,明悟了劉戩為何寫下“聖人獨得之趣發揮殆盡”一句評價。
能叫他這個考官都體會到了孔子當時的心境,這文的確稱得上“發揮殆盡”。且不只是發揮殆盡,聖人學樂時的心態不易知、不易言,這篇文竟能寫得如此深至,彷彿身立孔門之外而聞其音,可以一倡而三嘆矣。
他索性立刻取了筆,在劉評之後寫下了自己的評語,也不還他卷子,徑自看了下去。
第二篇《文武之政》也叫劉戩評得極高,評作“高識偉論、發為洪音,惟其沉酣古籍而心知其意也”。
曾彥再不像第一篇時那樣抱著挑剔之心,而是拋開考官身份,就如平常有同僚介紹他一篇好文時那樣沉下心細讀。
這一篇破題破得平平,只是按著原題正破作“聖人對魯君問政,動以法祖之思焉”。然而一二比述文武之政可效法前代方策後,忽從平平敘理間拔起一句“蓋一代之治,必有一代之政,視世之所宜尚,因而制之”,陡然將文章格局識量拔到一個眾人難及的高度。
他看得酣暢淋漓,不忍釋卷,再三回味後才不得不佩服劉戩的評價:“果然是有高識偉論,辭氣清淳,與漁獵陳言、雕文錯彩者有薰蕕之別。”
憑這兩篇文字,他就不忍黜落這卷子了。
真有格式錯誤、塗改過多的,在謄抄一步就會叫負責謄抄的中書舍人們黜落,能到房師手裡的,必然都是文字端正,格式規整的好卷子,直接取中亦無妨。不過劉學士是嚴謹人,定要看到最後一卷才定去留,他也多看了幾篇。
看得多了,他也發現了崔燮的套路——幾乎都是正破題目,然後依著題意分比論述,最後甩一個反扣破題的大結。雖然格局有些模式化,但其文字上雍容莊和,議論層層環扣,周密精當,識量也總比別人高些,像是生在哪個世祿公卿之家,熟知朝政。
他自然不知道這世上有種叫人“鍵盤政治家”,也不知道這科會試裡混進來了個生在五百多年後的穿越者,只是越看越感嘆這個考生的識度不凡。
待看到《假樂》一篇以“樂化”入手的驚豔破題,他就再也不嫌崔燮套路了。
只能寫出套路的叫套路,能出眾人未發之新意,將最難寫的“樂”寫得別出心裁、明白深徹,他的格式便是文有矩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