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穿到明朝考科舉_198,穿到明朝考科舉,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揜著之計巧矣。”又點評道:“這句便有可圈可點之處,原題‘小人閒居為不善’一句便如描畫眉眼,細細分明地刻畫出小人掩惡著善之狀,用這個‘狀’字以喻原題描畫之筆,豈不精到?”
一旁幾位同考官點頭附和道:“他是會畫畫的人,理宜作此語。”
張璞道:“我也看過崔和衷的卷子,他做題一向走古樸簡潔,理過於辭的路子,不一定就要在破題上出新。我看這篇‘以自欺者欺君子,小人之意偽矣’點題分明,下引承題‘夫小人,非昧乎善不善也’,一語點破小人知善故為惡的本質,豈不也是擅點睛者的手筆?”
禮房一位同考官王珦道:“不然,這破題有些俗氣了。我禮房便有一篇文章是這麼破的,只與他這破題差三個字,是‘小人之揜著工矣’。不過以‘意’之偽代‘掩著’之工巧,是比他的文字精煉。”
不過這篇沒有點出小人並非不知善不善,只是平平重寫原題,不及那篇精彩。
張璞道:“破題略平,承題卻一針見血。梁兄那捲承題也只寫小人不見君子時便放縱他的本性為不善,見了君子才知掩著;何如我這篇先點明他非不知善惡,只是用此自欺呢?從這一句承題,文章便見高明瞭。”
梁儲力爭道:“不不,你看我這篇——他這句發凡是以‘何也’開頭的,不正是崔和衷的手筆?這句‘其為不善無不至也,特未見君子耳!’真是諷論有力,和他答題的風格一致!”
張璞當即反對:“豈能只看發凡,制藝文精粹在比偶句,你看這兩比:‘夫嘆陰為乎惡者,小人之故態;陽拊乎善者,小人之變態’,對得多麼工整,論得多麼痛快!”
兩人爭著爭著,已經忘了爭的是哪篇更好還是哪篇是崔燮作的了。二人論得各有各的道理,文章高下也只在伯仲之間,點評之辭更是新逸紛出,那六位同考官看他們爭執看得頗有興味,只差沒掏出銀子押注了。
兩位讀卷官還站在廊下,等著副總裁叫他們讀了卷子好填草榜,這裡兩位同考官倒爭執起來了,聽得他們連連呵欠,互遞眼神,都怨同考官不知道體貼人。
考官們是坐著進卷子的,他們可是要站到填完草榜的!
兩位正副主考也嫌他們吵得慌——特別是李主考,他們爭的卷子裡還很可能有哪份是他學生寫的,叫他們倆這麼死命誇著,李東陽的臉都有些發燒了。
他索性取了兩位卷子,左右各擺一份,對照著細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