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穿到明朝考科舉_21,穿到明朝考科舉,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回來給他。那果簍裡裝的卻不是黃中帶翠的五瓣楊桃,而是一筐毛絨絨的彌猴桃。
……
崔燮沉默地看著獼猴桃,書童以為他饞得忍不住了,便從筐裡掏出來一個塞給他,讓他在袖子裡悄悄地剝:“這可是青龍山裡產的野楊桃,可甜了,你們在京裡也買不著這麼甜軟的。那些紙莊裡的莊戶住的楊桃藤都結不出這般好桃。”
對了,彌猴桃藤的汁液是造宣紙時最重要的紙藥之一,本地產桑皮紙,古法造紙都是需要紙藥防紙粘的,自然得種彌猴桃。
不過再是盛產的東西,縣令原本也不必特地給他的。崔燮捏著那隻軟軟的彌猴桃,感慨地說:“大人公務繁巨,卻還如此關照我,燮真感激無地。”
書童也嘆道:“可不是麼,這些日子大人都沒空作文章了。好在也就夏秋兩季徵稅糧時忙,把夏稅完納上去就好了,冬天裡頂多就是修修河堤、安置流民。”
說到這裡,他活潑的臉上也流露出一派愁苦之色:“我們大人也是倒黴,怎麼剛上任就趕上這百年不遇的洪水了,上一任倒是走得及時。”
任內出了洪水、饑荒這種大問題,等到考核時,八成便是個下等,升職絕無可能,轉遷下縣……遷安就已經是下縣了,再下就只能當個縣丞了。
書童年紀跟崔燮差不多大,正是活潑多思的年紀。平常伺候著一群嚴肅威風的老爺,話都不敢多說,碰上崔燮這樣年紀小、脾氣溫和,還長得好看的同齡人,就忍不住要多說幾句,把平常心裡藏著、沒地方說的都傾倒給他。
崔燮也有些為戚縣令擔心,卻不知能幫他做什麼,便垂下眼簾默默聽了一路。書童直接把他送到縣衙外,崔燮在車裡拿了些點心給他,安慰道:“洪水是天災,朝廷也不會把問題都算在大老爺身上。我看如今遷安縣內縣外都看不出受過災的樣子,就是大人治理的好,離考核還有一年多呢,到時候未必沒有轉機。”
書童像大人似的嘆了口氣:“難哪。我們大人說,將來不做官了,就在老家山裡建個莊子,著書作文,悠遊林泉之下……”
崔燮笑道:“若縣尊的文章集結成冊,我一定去買幾本回來收藏。那篇《遷安儒學記》寫的就極好,辭清義暢,言之有物,文中深情足以動人。”
書童一下子提起精神來,捧著糕餅說:“那回頭我找大人討幾篇文章給你。咱們大人私下說你是神童,極看重你,肯定樂意給你。”
崔燮聽著“神童”兩字,臉皮不禁還是紅了紅,乾笑一聲:“你回去吃點心吧,我要回家了。”
他家裡還有人在等著。
回到家時,張媽媽便領著一個五十來歲、穿著藍色三梭布袍的男子過來給他磕頭,門外還站著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也隔著門給他行禮。崔燮連忙扶起他,跟他——也跟門外那人說:“我年紀小,受不得這種大禮,以後不要這樣。不知這位伯伯是?”
那老人恭恭敬敬地垂手站著,露出一個揪得光禿禿的腦門,沉穩地說:“小的是城西致榮書齋的掌櫃計厚業,見過少爺。外面那小廝是店裡的夥計計都,少爺有事只管吩咐他。”
張媽媽說:“計掌櫃就是你娘留給你的那間鋪子的掌櫃,這些日子他也是想見你,可惜你都不在家裡,沒見著。如今你回來了,我便叫他過來給你行個禮,把帳交給你。”
昨天之前他還是個身無長物的棄子,突然之間就有房有鋪,還有個掌櫃能替他賺錢,這變化也真夠驚人的。他一時間沒什麼真實感,只隨著叫了聲“計掌櫃,計夥計”。
計掌櫃緊緊盯著他的臉,嘴角微彎著,似悲似喜地說:“一轉眼小少爺就這麼大了。當年你還在崔家奶奶跟前時,我去交帳時還見過你幾次,後來你大了,就沒能再見。如今這鋪子終於交到你手上了,卻因為發水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