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穿到明朝考科舉_21,穿到明朝考科舉,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21章
張媽媽看崔燮拿著些舊字畫就心滿意足的模樣,忍不住嘆道:“這孩子也太懂事了,這才哪兒到哪兒,老太太真正要給你的是這個,你過來仔細看著。”
她從衣料箱子最底層翻出一封銀子,拆開來給崔燮看過,全是二十兩一錠的元寶,共是二百兩。再有一個紫檀木嵌鏍鈿的妝奩,如抱嬰兒般輕手輕腳地抱到床頭,開啟來推給他看。那妝奩內蓋上鑲著一面磨得光滑如水的銅鏡,下面小抽屜裡堆滿了層層簪環首飾,金玉珠寶,在燭光映照下籠著一層昳麗的寶光。
最底下那層卻只擱著幾張疊得整整齊齊的桑皮紙。
她撩起眼皮看著崔燮,渾濁的老眼裡泛起比珠寶還亮的光彩:“這些首飾是你娘當初陪嫁來的,你爹再娶時老夫人就收到手裡,一直替你留著的。底下這幾張契書你仔細收好了,這兩張是這間老宅與你娘當初陪嫁的一間鋪子的房地契,底下還有崔源父子的身契……”
崔燮心頭砰然跳動,輕輕抽出契紙,展開細看:
一張是這間院子的房契,上面寫了院子長寬各幾弓,東南西北四至至何處,以及院落幾進,正房、廂房各若干間;一張是西大街一間兩層高的臨街鋪面,鋪面後還有一個和他們這宅子差不多大的小院;剩下兩張卻是崔源父子的身契,都押著指模,印著紅章。
這些都是他的了?
不用再擔心這房子什麼時候就被崔郎中夫婦收走,不用再擔心崔源父子因為身契握在別人手裡而被強行分開,這座宅子真正成了他可以安心停留的地方了?
他捏著那些薄薄的紙,臉頰彷彿籠上一層比珠寶更動人的光澤,安心地、欣悅地笑了起來。
=====================================
張媽媽在遷安多住了兩天,幫他料理家事。
這兩天他們在山上修墓,戚縣令已命人把他家牆壁重粉了一回,頭頂搭上新的承塵,四壁帖了雪白的桑皮紙,只有廊下立柱和院裡的遊廊需要上漆,地面青磚要再鋪一遍。
張媽媽把他的屋子用火盆烤得乾透了,崔源父子挪到東耳房——街對面的老鄰居於木匠主動要替他家打傢俱,張媽媽便做主給他們都買了新床,重新安置了房間。還把他的搬到西耳房裡,倚著牆放上個博古架似的通透大書櫃,收拾出了個小而精緻的書房。
她把家裡各房間的變化指給崔燮看,絮絮叨叨地說:“燮哥你別嫌我管得多,咱們這正房是主人房,哪能叫僕人住的?我知道你是怕倒座房陰寒,他們身上積了溼氣,可在上房住著,他們父子心裡也不安哪。”
崔燮也知道世風如此,只點點頭說:“剛搬來時房子太舊,只能挑著好些的住,我們在外面也是分開睡的。”
張媽媽安慰地說:“正該這樣,這才是大家公子的行事。”又給他準備了慄粉糕、藕粉糕、甜餡小餃、千層雪酥皮的月餅,讓他提著禮盒去縣衙拜謝戚縣令。
戚縣令倒不覺得替他修屋子是什麼大事,含笑說:“你那門頭上可是掛御筆牌匾的,太破舊了豈不是不敬御書?縣裡每年留存著這份嘉獎銀子,多少年沒花出去了,能得一個你,我用著也痛快。”
如今已是八月中旬,縣裡公務也忙:夏稅立時就得解遞入庫,又要往邊關輸馬草,還要送匠人進京輪值坐班……
戚縣令也沒空留他多說話,只略教訓了幾句讓他多讀書的話,說定了有空要檢查他背那本《六先生文集》,便把書童叫了過來,吩咐道:“前兩天不是有人送來一筐楊桃?給崔公子裝幾個帶走。”
楊桃竟在這個時代就傳進中國了?崔燮驚訝到簡直要懷疑自己是不是穿到變動過的歷史線了。
書童答應著,匆匆下去,抱了一小簍果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