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三章 變革者,帝御仙魔,我是蓬蒿人,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文殊跟飛鴻相對而坐於大殿中。
這是文殊的大殿。
殿外有很多佛域修士。
飛鴻麾下的,文殊麾下的,有千百人,每個都盤膝坐在蒲團上,神色肅穆。
由不得他們不肅穆。
事關佛域未來,每個人都身在局中,誰敢有半分大意?
飛鴻與文殊要舉行一場論法。如果前者贏了,文殊會帶著自己麾下的修士,跟飛鴻站在一起;如果後者贏了,不用聖佛出手,文殊及其麾下的修士,就會立刻跟飛鴻開戰。
論法的核心,是飛鴻為何選擇在這個時候,要帶領麾下修士,走一條跟聖佛不一樣的路。
文殊要分辨,飛鴻憑什麼認為她的路是對的,會給釋門帶來未來,而不是趁聖佛受傷之際,在釋門動盪之時,單純的想要依靠眾人對聖佛的不滿,篡奪聖佛之位,成就自己的權力慾望。
聖佛現在就算受傷,實力依然強大。
對飛鴻而言,她必須爭取文殊。兩人合力,才有在聖佛手下活命的可能。如若不然,等聖佛從前線戰場歸來,飛鴻就得立馬灰飛煙滅。
對文殊這個層次的存在而言,個人早就跟釋門融為一體,釋門的生死存亡,才是唯一值得關注的問題。
見修士已經到齊,文殊對飛鴻道:“你可以開始了。你說聖佛錯了,一錯再錯,就先跟我等說說,聖佛哪裡錯了。”
飛鴻點點頭,不急不緩道:“東土大唐,世間最好的福地,自東漢以來,釋門東傳,在漢家帝王的幫助下,發展一直順暢。只不過東土道門實力強大,雖歷經數百年,釋門依然無法做到,讓東土像西域那些邦國一樣,成為真正的佛國。
“釋門為圖大計,先是謀劃了取經大事,成果顯著,這個已經過去,姑且不言。而後,釋門隱蔽集結大量金剛境修士,準備在東土亂世到來之際,給予道門重擊,徹底讓釋門在東土一家獨大。聖佛一錯再錯,就是從這次行動開始。”
文殊微微皺眉:“鳳歧山之戰?”
鳳歧山之戰,李曄滅殺釋門僧兵團,擊敗百名金剛境修士,挫敗了釋門東出大計。
飛鴻頷首道:“釋門受到來自西邊的伊斯蘭進攻,凡間戰事不利,一敗再敗,天竺內部興起的教派,更是令釋門陷入內憂外患。聖佛為了破局,選擇讓僧兵團和金剛們提前東出。”
文殊道:“此役若是成功,釋門獨大東土,就能建立真正的佛國。以東土的人傑地靈,和強大的漢文明,若能為釋門所用,我們就能匯聚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反攻伊斯蘭,屆時豈有不勝之理?”
飛鴻搖頭:“不會勝。”
文殊皺眉道:“當年恆羅斯之戰,唐將高仙芝,不過是率領兩三萬安西四鎮的邊軍,又經過數月長途跋涉,與十多萬伊斯蘭大軍交戰,猶且能夠做到完全壓制。只不過因為伊斯蘭人數太多,短時間內,沒有取得決定性勝利。
“而後,若不是異族番兵反叛大唐,從背後突襲唐軍,唐軍如何會敗?饒是如此,高仙芝仍能率領數千人殺出重圍,回到大唐。這場大戰,伊斯蘭雖僥倖勝出,卻再也不敢跟唐軍交鋒。此後,唐軍依然把持西域,且實力很快恢復,並再度向西擴張,直至安史之亂。
“唐人如此強悍,若能讓他們成為釋門大軍,區區伊斯蘭,又有何懼?”
飛鴻微笑道:“我說的不會勝,不是唐軍不能勝伊斯蘭的大軍,而是東出的僧兵團和金剛們,註定勝不了李曄。”
文殊眼簾低垂。
她冷冷道:“你這是從果反推因,不能證明聖佛就錯了。”
飛鴻道:“如果說鳳歧山一役,還可商榷,那麼河東之役,聖佛犯得錯就太大。”
“河東是釋門在大唐的重心所在,釋門扶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