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少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82章 小冰河期將至,大明朝廷的難關,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風少羽,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百姓希望朝廷加快推動新政,好讓他們也享受到新政的福利。

朱由校將內閣眾臣叫來,商議關於新政之事。

面對南方百姓的民情洶湧,黃立極和魏廣微這兩個東林黨的魁首不敢輕言說不,而喬

允升又是完全就想混到致仕,眼看著似乎新政推行勢不可擋,張好古卻站出來喊停了:「皇上,各位閣老,南方百姓渴望新政,這對朝廷來說,是一件好事。」

「但是,我們真的做好新政在南方推行的準備了嗎?」

「如今紮根南方的官吏,是什麼成色,大家心裡應該也有個數了,說句不好聽的,朝廷頒佈的政令,三令五申的官員素養,他們是全當了耳旁風!」

「這些人,全部罷免,必然有冤枉的,但隔一個罷免一個,絕對有漏網之魚!」說著,張好古瞥了眼黃立極和魏廣微:「如今,限制朝廷新政的,不是南方,而是學子。」

「朝廷沒有足夠的人手了。」

這話說出來,朱由校微微皺眉,而黃立極和魏廣微則是長舒了一口氣。是啊,大明自天啟二年初步試驗新政,到逐步推行新政到現在才幾年啊?

才培養了多少官啊?

倒不是說沒有人,是能擔任一縣縣令、一府知府的人才太少。

大多數的還是一個農莊的農莊主,或者在縣衙,府衙充當助手,真讓他們負擔起一縣、一府幾萬,幾十萬乃至上百萬百姓的生計,他們擔得起這個擔子嗎?

朝廷,就真的放心讓他們去幹嗎?

均分田地,一體納糧,推動工業,發展民生,說起來容易,讓誰說誰都能說的頭頭是道,真正去做起來,可就不是動動嘴皮子那麼簡單了。

如今限制朝廷的,就是合適的人才太少。

朱由校沉吟著:「大同書院,的確是少了些。」

「張愛卿,你記一下,禮部自即日起,全國範圍內推行大同書院,務必要各省各府各縣都有大同書院,來給大明培養足夠的人才,無論南北,都要有。」

張瑞圖說道:「臣記下了。」

張好古又說道:「皇上,科舉停了,但國考不能停,吏員考試如今可以推行全國,取代科考了。」

張好古這話出來黃立極和魏廣微立刻變了臉色,徹底推行吏員考試,以後一個小吏,一個生員也能走上高位取代東林官員,這,這是要撅了東林黨的根啊!

朱由校點了點頭:「這件事,內閣議一議,然後試一試。眼下湖北不是百廢待興嗎,就在湖北實驗這個吏員考試,若是可以,就結合大同書院,推行到全國,把國考徹底定下來。」

說完這個,朱由校看向內閣的這些大明宰輔們:「今日朕把各位愛卿招來,可不僅僅是因為這個。」

「看看這個吧,工科院遞給朕的摺子,根據工科院的學士們研究,加上走訪各地老農的出來的結論,老天爺這些年有可能反覆無常,澇災,旱災,會越來越頻繁。」

說著,朱由校揉了揉眉心:「這幾年,各地均有旱澇出現,朕也察覺到了,這幾年天有點不正常,但不管天如何,百姓總是要吃飯要收成的。」

「諸位愛卿,這要想個法子才是。」

張好古神情一凝,他自然是明白這幾年為什麼頻頻有水患有旱災出現,在普通人看來,這就是王朝末年景象,是老天爺看不下去了,實際上,這就是小冰河時期帶來的影響,而且這不是幾年,是自嘉靖二十九年就開始,一直持續到乾隆三十五年的漫長小冰河時期,尤以萬曆四十八年往後更為嚴重。

夏大旱澇,南方暴雪,冬季奇寒

這無疑考驗著一個王朝的方方面面,對朝廷的民生來說,無疑會造成極大的影響:

大明,要早作準備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玄德

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