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天津八大家,聯手哄抬地價!
風少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10章 天津八大家,聯手哄抬地價!,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風少羽,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廷以您的名義,新建一所皇家研究院,這個研究院就建在您的西苑裡。而這個皇家研究院,臣的意思是打造成天下最頂尖的科研院,朝廷出三分之二,陛下您出三分之一,然後選取天下的能工巧匠進入工科院,其中最優秀的一批,進入皇家研究院。”
“這也是給天下匠人學士一個光耀門楣,名傳千古的機會,陛下覺得如何?”
朱由校理解了張好古的意思:“建立一個比工科院還要高的科研院,朕親自擔任院長...這是個好主意,就這麼辦吧”
緊接著,朱由校又問起最關心的問題:“這個科研院,師父你打算出多少銀子?”
張好古算了算,隨即說道:“科研關乎國運,這是決定大明國祚綿延的神器,再怎麼重視也不為過。初期投資,陛下既然出了場地,臣就掏一筆銀子,先撥一百萬兩。”
魏公公突然發現,自己聽到一百萬兩這個數字已經不會驚訝,乃至麻木了。
不過區區一百萬兩銀子而已,對朝廷來說還真不算什麼。
翌日,內閣小會時,面對六部尚書們,張好古也是自然而然的提起了這件事:“這馳道鋪設,火車研製,諸位也能看出來了,格物,或者說科研,是能夠決定國家未來的重器。”
“朝廷發展離不開科研,大明未來更需要人才,需要更多的格物人才。”
“昨夜,本閣與陛下提及此事,決定新成立一個皇家科研院,就設在西苑,目的是為朝廷選材,選取天下英才進入,為朝廷未來的發展出一份力。”
張瑞圖說道:“元輔所言,我是認可的,這皇家科研院,朝廷是力所能及的。”
盧象升問道:“元輔,這皇家科研院,初步計劃投入多少?”
張好古說道:“從戶部先撥一百萬兩吧。”
盧象升一聽忍不住要討價還價,張好古直接堵住了他的嘴:“建鬥不必多言,你戶部剛從馳道衙門收上來兩百萬兩銀子,撥出一百萬來給陛下。”
盧象升嘆了口氣:“元輔啊,這錢也是我戶部撥出去的啊,眼下剛收回來還沒捂熱乎呢...”
張好古笑道:“這銀子,去歲就從戶部撥出來了,眼下你能收回來相當於白賺,又不是要你從今年的預算裡抽調,拿出一百萬來給陛下。”
盧象升點了點頭:“那我一會兒就批條子。”
張好古繼續說道:“京津馳道的股票,賣了七百多萬兩銀子,眼下京津馳道修繕在即,工部要妥善做好處理。這馳道衙門接下來無論是土地的徵用,民居的拆遷,還是橋樑修繕,道路平整,務必要精打細算,別浪費朝廷的銀子。”
“這方面,地方衙門要做好配合工作,別生出什麼事端來,民間盯著這條馳道的人不少,募集了七百多萬兩銀子,佔朝廷一年稅收的一成還多,誰要是敢在這上面下手,讓他自己乞骸骨去吧。”
聽著張好古的話,張瑞圖、盧象升、徐光啟、喬允升、劉鴻訓紛紛點頭,他們不傻,自然明白這條馳道的重要性。
張好古的意思很明確:眼下誰來找他們說話託人情想摻和進這條馳道都不行!
...
天津,這可是個好地方。
不僅靠近直隸,更是沿海隘口,漕運樞紐之地,十分發達。
因此天津看起來不大,但涉及海運、漕運、糧食、鹽務等等,繼而誕生了八大家族,俗稱津門八大家。
這八大家生意做起來後,陸續買下了天津不少的糧田,一個個不僅僅家財萬貫,更是坐擁良田千頃,那是真正的有錢有地,實實在在的大地主。
然而隨著朝廷新政推行,八大家族即使再怎麼是天津的土皇帝,面對朝廷依舊是弱小無比,因此各家的良田都被朝廷買了回去,這下八大家族除了部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