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少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10章 天津八大家,聯手哄抬地價!,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風少羽,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看看!

看看!

看看咱大明的皇帝!

這眼光,這眼界,這魄力!

煤炭做燃料催動蒸汽做動力的蒸汽機已經看不上了,朱由校眼下看上勐火油了!

勐火油,就是石油。

這是什麼?

這看起來是朱由校研究的一小步,但這實際上確實世界發展的一大步。

若是朱由校真的能搞出內燃機來,那大明可就不僅僅有蒸汽鐵甲艦了,大明的工業化進度絕對是飛速進步的。

但是...在十七世紀前期,真的能弄出十九世紀中期才有的內燃機嗎?

不過朱由校想搞,張好古也沒道理攔著他。

“陛下,這勐火油做燃料的動力機械,您研究到什麼地步了?”

聽到張好古的問題,朱由校指著這些手繪的草稿說道:“眼下朕還在研究適宜的構造,這種機械,和蒸汽機械還有差異,朕正在琢磨。”

張好古點了點頭,嗯,是自己不擅長的領域。

之前提一嘴蒸汽機的大概還行,涉及到內燃機之類的,那張好古就真的不瞭解了,人都有自己擅長和不擅長的,這些事還是交給專業的人來做吧。

“那個,師父啊,朕聽說馳道衙門最近收了好幾百萬兩銀子?”朱由校問道。

張好古笑道:“是啊,這些日子京津馳道的股票賣的很好,光賣股票就賣了七百多萬兩銀子,足夠開工六七條馳道了。”

朱由校沉吟著說道:“朕打算,在宮裡新設一個研究院,陪朕一起做研究。”

張好古有些詫異:“陛下為何打算新設一個研究院啊?”

朱由校輕嘆了口氣,緩緩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那些工科院的學士,每個做的研究,不是涉及民生,就是涉及國之重器,可謂是利國利民。”

“化肥也好,軍械也好,水利工程也好,新的稻種也好...這些都是看得見的,摸得著的,是對國有利的。”

“朕眼下研究的這新玩意,雖說朕有自信其絕對能勝過蒸汽機,但一時半會終究是看不見成果。與其讓他們跟朕在這徒耗時間,還不如朕另起爐灶,新招一批有才幹的人來研究,也不會耽誤了朝廷的正事。”

“就拿眼下這些研究蒸汽機的學士來說,這馳道已經開始修建了,火車那邊少不了他們,朕不能耽誤馳道那邊的程序。”

張好古這才理解朱由校的想法,不得不說,像朱由校這樣的皇帝真的是千古難見了。

這是經歷過民間疾苦,知道大明實情的皇帝,他知道百姓眼下需要的是什麼,大明眼下需要的什麼,他不會急功近利。

就像如今,做研究都是自己掏錢而不是去用朝廷的國庫。

說句不好聽的,這天下是朱家的,是他朱由校的,國庫說是他的也沒差,但朱由校真的是除了自己內庫裡的錢外,根本不動國庫裡的一分一毫,這樣的皇帝多難得?

明悟了朱由校的想法,張好古問道:“陛下,之前你從內庫裡掏了五十萬兩銀子,加上這段時間研究蒸汽機,又研究這新機械,算上宮裡的吃穿用度各種開支,還有南北兩處皇城的修繕,陛下你的內庫還支撐得住嗎?”

聽著張好古的話,朱由校的臉色有點掛不住了,這大明朝南北兩京,除了北京的紫禁城,還有南京的皇城,這哪怕日日維護也是一筆巨大的費用,更何況風吹雨淋日曬的,每隔幾年都得修繕啊,這筆銀子之前都是朝廷走國庫,例如嘉靖帝等等就是個很明顯的例子。

但朱由校勵精圖治,明顯不是嘉靖帝那樣的皇帝,他可不會用國庫的銀子,他有自己的內庫。

見朱由校這副模樣,張好古提出了一個新的方案:“陛下,臣有個主意,您看這樣: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士頌三國

七情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