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少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69章 魏公公招了,張好古科舉舞弊!,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風少羽,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仁等閣老也是鬆了口氣,說句不好聽的,大明真不在乎一次兩次百姓造反,畢竟這種事經歷多了,自大明一朝,從太祖皇帝到如今,哪朝沒經歷幾次百姓造反啊?

只要皇帝有信心,有平叛的決心,集結大明的人力物力,就沒有做不到的事。

可還沒等溫體仁他們鬆口氣,就聽到朱由檢說:“大明的心腹之患,不是百姓造反,還是遼東張好古和他的大同黨!”

“此獠以取代遼東建奴和北方韃靼,成為朝廷的心腹大患,比之百姓造反,朕更要除掉此獠!”

“大明富有四海廣有天下,朕就不信平不了張好古!”

???

溫體仁、施鳳來、楊昌嗣等內閣大學士一個個都懵了。

小老弟,你怎麼回事?

給你增加信心不是讓你可以妄想啊!

除掉張好古,你哪來的自信說這話?

別說溫體仁他們了,就連孫承宗都對朱由檢的妄想不抱信心。

如今的朝廷有能力對遼東開戰嗎?

到時候真打起來,就不是朝廷王者之師橫掃遼東犁庭掃穴,而是遼東虎狼入關,天下都要變色了!

因此,孫承宗委婉的提出建議:“陛下,當務之急,應當還是掃平甘陝之患。”

“所謂攘外還須安內,甘陝一日不平,就一日威脅山西、河南,一旦流民湧入山西、河南,那大明心腹之地必然糜爛,到時朝廷再想平叛就不是用幾萬兵,幾十萬兩銀子可以做到的了。”

劉鴻訓也是連忙說道:“陛下,次輔所言不虛,朝廷如今應當把精力對準甘陝,只有平了甘陝之亂,朝廷才能騰出手來集中全力對付遼東,否則朝廷就是兩線開戰,很容易兩線糜爛啊。”

孫承宗,劉鴻訓都不支援朱由檢如今對遼東動手,朱由檢很是不開心。

但朱由檢又不得不承認,孫承宗和劉鴻訓說的有那麼幾分道理:“照二位閣老所言,如今朝廷應當應對西北而不是東北了?”

“那如何平叛西北,二位閣老可有建言啊?”

劉鴻訓愣了下,乾巴巴的說道:“臣以為,西北流寇大勢已成,如今之計,當集結朝廷大軍,徐徐圖之。”

孫承宗知道的比劉鴻訓多一些,哪怕是隻看戰報,孫承宗都能透過自己幾十年戎馬生涯和鎮守邊關的經歷推測出來很多東西。

因此孫承宗敏銳的察覺到,看起來單純的百姓造反起義背後,必然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在支援,否則這些造反的百姓不可能這麼快席捲整個甘陝,更不可能有如今這般無可阻擋的氣勢。

說到底,一群大字不識幾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夫,他們懂什麼戰略大局懂什麼排兵佈陣?

可如今這些農夫竟然把甘陝地方治理的不賴,還能訓練出大批精銳乃至和朝廷的精英以及邊軍展開正面的軍陣對決,這特麼是農民起義軍能辦得到的?!

如今天下那股勢力能有這樣的力量,孫承宗一想就明白。

孫承宗能想明白的事,錢謙益自然也想得明白,他甚至看的更長遠一點。

因此錢謙益是一句話不說,反正朱由檢都打算讓他出閣了,他還說這些幹嘛?

朱由檢從劉鴻訓那裡沒得到什麼有用的,就再次看向孫承宗,他非常希望孫承宗能用他豐富的邊關經驗給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來。

可孫承宗如今也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因為單純的對付起義軍並沒有什麼用,起義軍背後那個若隱若現的影子才是最關鍵的,顯然,這還是大同黨和朝廷的矛盾。

朱由檢見這些內閣重臣給不出一個答覆來,煩躁的揮揮手讓他們都退下了。

到了夜晚,朱由檢還在武英殿批覆著各地的摺子,周皇后見自家男人這麼辛苦勤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玄德

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