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少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69章 魏公公招了,張好古科舉舞弊!,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風少羽,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朝廷大軍竟然敗了!

一群泥腿子造反竟然佔領了整個甘陝!

這天下還有這般魔幻的事情嗎?!

朱由檢在聽聞勳貴大軍慘敗而歸,那些造反大軍已經試探向山西、河南出兵時,整個人是懵的,完完全全的懵逼。

朝廷五萬京營精銳,加三萬甘陝邊軍,這可是大明朝最能打的軍隊了,八萬人的大軍掃蕩甘陝應當是秋風掃落葉一般清清爽爽才對啊,怎麼可能,怎麼可能打了敗仗!

朱由檢是個好皇帝,他很懂反思:首先,自己身為皇帝是不可能出錯的,畢竟要錢給錢,要糧給糧,自己都是湊足了送過去的;其次,內閣應當也沒有問題,畢竟內閣負責後勤和進行戰略佈局,佈置的非常不錯了,後勤保障也沒出問題;再然後,普通士兵應當也是沒問題的,丘八大爺們雖然經常鬧餉,但銀子發足了這些丘八大爺也是真的敢打敢拼。

而且前線給出的戰報也說了,朝廷大軍打的非常勇勐,面對雙倍乃至三倍的敵人,依舊能做到軍陣不動如山和進退如風。

那麼錯的是誰呢?

朱由檢只能怪勳貴們,是勳貴們指揮有問題,不是勳貴出了問題,總不可能是他這個皇帝的鍋吧?

我大明崇禎皇帝那是出了名的不粘鍋!

於是朱由檢首先下旨申飭了這些勳貴不肯效死,不肯效死就是忠誠不絕對,忠誠不絕對那就是絕對不忠誠。

崇禎朝不需要這些絕對不忠誠的勳貴,然後朱由檢一道詔書就罷黜了十幾位勳貴,讓他們到牢裡好好反省一下為什麼打敗仗了。

雖然說把勳貴們下獄勉強算是有了個交代,但面對如今窺探山西和河南的起義大軍,朱由檢依舊沒有什麼好辦法。

京營還有二十三萬人,其中十八萬是組建沒兩年的青壯,餘下五萬是朝廷精銳,地方上山西邊軍,各地衛所還有不下幾十萬兵馬。

朱由檢有些擔憂,但內閣大學士們卻對他充滿信心。

尤其是溫體仁、楊昌嗣、施鳳來等人,別看他們廣織黨羽,也別看他們貪汙腐敗,更別看他們上樑不正下樑歪讓大明天下盡是貪腐之臣,但他們真的是愛大明的,是愛如今這個朝廷的。

這些內閣大學士們也好,勳貴們也好,對朝廷大軍平叛失敗也就是個震驚,隨後就該幹嘛幹嘛了,相對比朱由檢一日三驚來說,這些東林黨人的正人君子和勳貴們的國之柱石,那是一個個雲澹風輕,突出一個對朱由檢充滿信心。

是的,大明的文武百官,勳貴士紳們對崇禎朝的平叛能力很有自信,目前平叛失敗僅僅是一次失誤罷了。

大明富有四海,廣納天下,人才物資何其多?

大明南北十三省,有數以萬萬計的人,有數不清的各類資源,朝廷可以源源不斷打造軍隊,大明可以失敗一次,兩次,三次,但只要成功一次,那些起義軍就承受不起失敗的代價!

這不僅僅是溫體仁他們這麼說,孫承宗這位有著豐富鎮守邊關的大老也是這麼說,有這些重臣做保證,朱由檢總算是放心點了。

“陛下,不過是百姓造反,此乃疥癬之疾爾!大明何其浩瀚,經歷動盪何其多,可時至如今,真正能威脅朝廷的有幾個?”

“昔年南方四省盜賊為禍數十載,可依舊為朝廷所滅。寧王造反,朝廷旬月之間滅敵。”

“哪怕是遼東建奴為禍邊關,漠南韃靼肆虐北方,可依舊無法動搖大明分毫。”

“一省之百姓造反,比之大明百年邊患如何?比之遼東建奴如何?”

聽著溫體仁他們的康慨陳詞,朱由檢也是熱血沸騰:“不錯!”

“大明開國二百七十載,經歷風浪何其多,是朕妄自菲薄了!”

見朱由檢恢復了自信,溫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士頌三國

七情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