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為了賺錢,大清和東林黨都迫不及待的跟新黨合作了!
風少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34章 為了賺錢,大清和東林黨都迫不及待的跟新黨合作了!,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風少羽,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初開海禁第二年,大批金銀的流入就讓大明眼下不缺錢,朝廷有錢,民間也有錢。
但朝廷還要集中資金去幹更多的事,因此一些方面張好古是很喜歡呼叫民間資金的。
例如馳道,若是單純朝廷來修,想要修完連同南北直隸的馳道要花多久?要花多少錢?
但如果用上民間資本,朝廷不僅能負擔得起,還能修建幾條重要的馳道,例如連同西北、遼南這些地方的戰備馳道。
崔成秀明白張好古的意思後,就下去籌備去了。
與此同時,遠在遼東的魏功朝已經看著大明這烈火烹油一般熱鬧的貿易市場不斷的流口水了。
大明朝廷真有錢啊,大明的商人士紳真有錢啊。
什麼馳道,什麼公司,一個個拿著真金白銀去買,幾百萬上千萬兩銀子這麼砸進去,看的魏功朝是目瞪口呆。
如今大清國情況可不太好,大清國雖然有著東北廣闊的土地,但開拓的耕田不多,耕田裡種的還是大豆、棉花等這些值錢的東西,每年大清國都向明朝廷出口大豆、棉花然後換回來廉價的紅薯、土豆等糧食以及大批金銀。
如今大清國的倉儲裡,糧食可不多,更多的都是大豆和棉花這些與明朝貿易的東西。
對此,皇太極是真的一點也不知道,因為大清國的貝勒貝子、旗主王爺,還有漢人***等等,幾乎都在其中有一份產業。
而且大清國為了和明朝爭雄,那可是非常開明的,大明報那更是滿漢權貴必看的報紙,不看都不知道大明這麼有錢,不看都不知道原來還能這麼賺錢!
如今看著大明在這裡修馳道,開公司,各種融資上市,滿人權貴也坐不住了,大清國雖然沒錢,但滿人權貴有錢啊。
而且眼下大清國肯定不是大明的對手,打不過也不能打,滿人權貴們總要找點事幹啊,不讓我們打仗殺人,那我們賺錢總可以吧?
畢竟大清國都建立了,大家都是權貴了,多賺點錢怎麼了?
滿人全也想融資上市賺錢,也想去投資大明的各種暴利行業啊。
那麼問題來了,他們怎麼投資?
怎麼投資才能確保能賺錢,怎麼投資才能確保明朝廷不會沒收他們的財產?
思來想去,滿人權貴們委託大清國第三智囊,幼麟魏功朝,來想想辦法,讓大家能賺更多的錢。
得到這些惹不起的貝勒貝子們委託的魏功朝思來想去,決定偷偷和南邊聯絡一下,看看有沒有什麼好的渠道來賺錢。
而這個時候,南方計程車紳富豪們,正在為了蒙古那肉眼可見的利益而發愁。
他們之所以發愁,是因為根據計算來看,把巴連衲都和察哈爾兩片草原的資源整合起來化為兩個實業集團後,這兩個實業集團的資源太充足了,無論是羊毛還是棉花,還是其他什麼,都太多了。
南北方的商人們到不是吃不下這麼多,畢竟不算大明國內市場,國外貿易市場也需要大量的紡織品啊。
問題主要在於,東西太多,運輸渠道太少,大批羊毛和棉花無法第一時間運輸來,這就影響大傢伙賺錢了。
拿眼下來說,在巴連衲都和察哈爾正式成立實業集團並運營的第一個月,這兩個實業集團就籌集了驚人數量的棉花、羊毛、牛羊乳,這些東西都是南北方大商人們訂購的,可問題是這些東西一時半會兒運不出來。
哪怕是直隸地區最大的物流公司,周王朱恭枵的物流集團,一時之間都很難轉運這麼多貨物。
長城之內還好說,官道運輸,漕運運輸總是有辦法,可其主要問題就集中在從草原到大同這段路上,這一片要跨越大片無人
區,就一條直道,根本不夠用啊。
為了運輸貨物急的發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