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少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35章 三百億的大出血!江浙富商誓死報效朝廷!,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風少羽,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元輔,錢相找您…」

看著跟上來的黃宗羲,張好古輕輕搖了搖頭∶「先不急,回去再說。」

這幾日內閣值班的閣老是盧象升,張好古也沒有因為自己是首輔身份就一直在內閣待著而是回到吏部辦公。

在吏部後堂坐下後,先呷了口端上來的新茶潤了潤嗓子,張好古這才說道∶「錢相找我談新建馳道的事了。太沖啊,你說這意味著什麼?」

黃宗羲腦筋轉的很快:「元輔,您是說錢相背後的江浙富商坐不住了?」

張好古輕笑了兩聲,繼而說道∶「眼下朝廷想修的馳道不少,太沖你說,他們想要哪條馳道?」

黃宗羲毫不猶豫的說道∶「蒙古的羊毛是大明如今產量最大的地方,而棉花則是以蒙古和遼東為主。可以說羊毛、棉花這兩種紡織的原料,蒙古是大明最大的產地。」

「如今大明的紡織商人,誰敢說自己不需要蒙古的羊毛和棉花啊?」

「江浙的富商,之所以是紡織為主,是因為綢緞是海外貿易的重點,而其他糧食、食鹽這些啊,蒙古的需求量也很大,塞外缺少好品質的鹽,海鹽井鹽都缺。」

「如果有一條連同蒙古的馳道,他們的商品也好,蒙古的棉花、羊毛也好,都能極快的運輸,這對他們來說,時間可就是錢啊。因此他們會選擇連同蒙古的馳道,這是對他們最有利的。」

說完,黃宗羲又補充道:「除了這一條馳道,他們可能還想把南北直隸連線起來,這對他們來說也是符合其利益的。「

聽著黃宗羲的分析,張好古怡然自得的小飲一口茶水∶「太沖說的不錯,南方想要更多的獲利,一條聯接蒙古,一條連線京畿的馳道是必須的。說起來,我還以為這些人能多忍耐幾天,畢竟這東南沿海說起來還是東林黨的地盤,眼下看來,隨著開海和其他政策落實下去,東林黨在東南沿海的勢力要崩盤咯。」

黃宗羲聽了也是頗為高興∶「這是好事啊元輔,如此一來,舊黨失去了他們的傳統勢力範圍,沒了東南沿海的富商士紳支援,這些地方的學子不去他們的書院讀書,東林黨沒了新血用不了多久就自己崩潰了。」

「是啊,眼下江浙的富商讓錢相來試探朝廷,也是看我們願不願意接納他們,」,張好古說著,嘴角微微一揚,顯然是打定了主意,「江浙歷來是朝廷的財稅重地,朝廷的新政鋪過去不夠,還得讓這片區域計程車紳富商都支援我們才行。」

二人正說著,堂外有小吏上前:「元輔,外面有戶部的人求見,說是奉了崔侍郎的命令給您送來了信。」

張好古聽後點點頭:「叫他進來吧。「

在堂外候著的一個商務衙門的吏員小心翼翼進來:「卑職見過元輔。」

張好古看著這個年輕的吏員,笑道∶「不用拘謹,你叫什麼,現任何職啊?」

這個吏員連忙說道:「卑職李之道,山東兗州人,現任商務衙門考商司員主事。」

商務衙門考商司主事,正六品,這官可不低了,聽其介紹,看其年紀,就知道這是新黨一員,不然崔成秀也不可能叫他來送信,顯然是本著栽培重用的心思,讓張好古見他一面。

「崔侍郎都說什麼了?」張好古接過信件隨口問道。

李之道搖搖頭:「崔侍郎只說讓卑職將信交給元輔。」

張好古看了李之道一眼:「你沒問?「

李之道說道:「卑職沒問。「

點了點頭,張好古笑道∶「嗯,麻煩李主事了,你回去覆命吧,說本閣知道了。」

等李之道離開後,張好古低頭繼續看信,信中崔成秀將進來南北商人的一些情況對張好古做了個彙報,其中著重提到南方的

富商們近日有言要參與馳道建設,似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士頌三國

七情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