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海上絲綢之路,風波起!
風少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37章 海上絲綢之路,風波起!,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風少羽,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京師出發開始拿人,抄家的抄家,流放的流放,什麼背景都在皇宮裡那位至尊的怒火下灰飛煙滅。
朝廷這一波低價出糧最後不僅沒虧,還沒收了大批錢財和食鹽糧食,可是讓各地商賈們知道了朝廷新法的厲害和什麼叫投機倒把***的下場。
用沈家老太爺的話,那就是「一群被豬油蒙了心的死人,也不看看什麼時候,還想著和朝廷作對,死有餘辜就算了,別牽聯著我們這些好好做生意的。」
受那些被張相爺定性為「投機倒把***」的商人影響,各地衙門那段時間嚴查各家商人情況,可是把各家嚇得不輕,畢竟說破大天,你就是富可敵國,在朝廷眼裡也不過是一頭肥豬,朝廷真要下手,你除了待宰還能如何?
沈超倒是沒多想,當今朝廷可是講規矩的,無論是聖上還是張相爺,人家那是什麼地位
別人發財靠腦子,靠機遇,靠背景,但聖上和張相爺則是決定著你們能不能發財,人家是遊戲規則的制定者。
沈超作為沈家二房的嫡子,如今正值而立之年,今上登基時他不過十餘歲,可以說他是真正體會到新政改革的那一批人。
從天啟二年開始,朝廷在變化,衙門在變化,什麼都在變化。
當時作為十五六歲意氣風發的少年郎,沈超也是頗為崇尚張好古提出的新學、實學對東林舊學萬分鄙夷,認為自己將來起碼也是個揮斥方遒的一代名臣。
奈何,沈家在江南,當時新學在江南不顯,他也沒能溜去北方。
後來爆出來事情倒是不少,聖上都能遭遇刺殺和陰謀,可隨著這些小波小折過去,當今聖上龍威愈重,朝廷的威儀也在不斷的體現,破遼東,平漠南,收交祉,朝廷新軍向天下人彰顯了朝廷的實力,新政的推行在朝廷幾十萬新軍和遍佈各地的大同書院,新黨士子下已經成為了朝野間的真理。
至此,沈家也開始向新黨靠攏,如今沈家是愈發的感受到了新黨的好處,不貪圖你的錢財,也不需要你的恭維,只要你不違法就什麼事都沒有,如果你還能做些實事,那新黨就更喜歡你了。
拿如今的船隊來說,如果不是有新黨的支援,沈家也不可能輕易的融資上市啊。
站在船頭上嗅著海上那清新的空氣,這些空氣可比如今江南的一些地方好多了。
如今江南的鄉下莊園還好說,但那些大城各個在弄什麼工業化,工業化的確帶來了便利,帶來了錢財,但也將原本的好空氣給弄得烏煙瘴氣。
朝廷推行的工業化,對風景秀麗的江南來說,相當於在一副精美的煙雨畫卷上抹了灰,但誰也不可能拒絕工業化的程序。
沈超也是到過天津府,看著那冒著滾滾黑煙發出刺耳汽笛聲的火車在馳道上賓士的畫面,他清楚地意識到,這些東西才是未來。
在吃飽穿暖,養家餬口之前,沒人會在乎其他的。
不過實際上眼下大明南北直隸的工業化進展也有限,因為各類工廠都是緊挨著城鎮,依託充足的人口市場以及道路便利,所以一些小城市,或者城外的莊園,山村還是那麼漂亮,充滿了詩情畫意。
嗅著海上有些微冷帶腥的空氣,沈超感覺自己還是喜歡海上生活多一些。
沈家各房,大房雖然在打理生意,但大房的孩子都在學習,他們希望能在未來再給沈家多幾張官衣。
三房那幾個,一個個遊山玩水,吟詩作對,到是在江南弄出了不小的名頭,稱什麼几子,但對沈家來說,沒什麼用。
各房你爭我鬥,想著在如今愈發富裕的沈家爭奪自己那份家產,這有什麼意義?
沈超覺得,他天生就該在海上,這海上風光多好啊,
正午時分,天上太陽高掛著將和煦溫暖的陽光灑在海面上,蔚藍的大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