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少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53章 打尼德蘭人?我們弗朗機人一定幫幫場子,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風少羽,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校已經做出了決定。

是啊,大明兩京二十四省都是他的,順天府和應天府都是他家,他在哪住不一樣?

更何況如今北方工業改革和新政推行已經全面覆蓋,皇帝坐鎮南方並無不可。

走出馬車,朱由校站在圍欄邊伸了個懶腰:「回宮以後,朕會讓魏伴伴去應天府看一看,哪裡需要修葺,哪裡需要改進的,都列個摺子,朕直接撥款。」

「在南邊寬寬心,走一走看一看,等遼東之患平了,朕就正式遷回應天,去告慰太祖皇帝在天之靈。「

江南是個好地方,應天府,六朝古都,虎踞龍盤之地,帝王紫氣就從來沒斷過。

這裡是朱家的大本營,是大明王朝的南京。

其實最適合居中統轄大明的,還是長安和洛陽,可惜懿文太子去陝西巡視新京建造情況回來後,因為傷寒病逝了。

失去了辛苦培養幾十年的太子,太祖皇帝也沒什麼心情和精力去營建陝西了,這事也就不了了之。

但不得不說,明初的陝西的確不錯,風水好,而且沒什麼水土流失,士地肥沃,依舊是當年的八百里秦川沃土。

但如今的甘陝是不行了,雖然張好古一直在推動植樹造林,鞏固河堤,建造水渠等等方法來恢復植被,但眼下趕上小冰河期,等甘陝恢復過來還不知道要多久呢。

加上考慮到京師百萬之眾的糧食問題,把京師遷回應天府的確是個好主意。

應天府的位置比順天府更有優勢,這是毋庸置疑的。

朱由校有了這個心,張好古自然會去推動,畢竟要等到平了遼患才會正式遷都,眼下還有足夠的時間去籌備和組織。

回到京師皇宮之中,朱由校下旨要巡視應天府,令司禮監稟筆兼掌印太監魏忠賢替天子視察應天府諸事,督皇城修葺。

這件事在京師沒有引起什麼大的波瀾來。

畢竟朱由校這樣執掌日月乾坤的皇帝,誰能阻攔他做事?

皇帝想視察應天府就讓他去唄,大明皇帝想去他的南京看看,誰能阻止?朱由校又不是那些被文官忽悠瘸了的皇帝。

相對於順天府的平平淡淡,應天府知道這個訊息那可是無比的激動!

多少年了,大明皇帝終於要回來了!

哪怕只是回來看看,但萬一被陛下瞧上了呢?

應天府的文武百官都躊躇滿志的準備著,汪文言也在準備著。

相對於其他應天府的文武百官,汪文言這個江南總督知道的事情比他們多多了,例如汪文言收到了來自張好古的手諭,讓其配合魏公公一切行動,督造皇城。

這張手諭中,最重要的就是那四個字,督造皇城。

大明的應天府有皇城,只是需要修葺而已。

皇帝巡視江南,只需要把皇城修葺一番能用即可,那麼為什麼張好古會用上督造這兩個字呢?

汪文言愣了愣,他想明白了。

把手諭燒掉,汪文言露出了無比欣喜的笑容來。

皇帝巡視江南這個訊息,除了應天府和順天府有所動作外,其餘的百姓更注重其他。

例如今天的肉價如何,今天的布匹什麼價錢,娃娃們今天在學塾裡學了什麼新東西,士紳商賈們注意的更多一點,大明對紅夷人的仗,打得怎麼樣了。

此時大明南洋發展公司的艦隊,剛剛離開小琉璃。

小琉璃,也就是灣灣,這地方本來被紅夷人所佔,隨著大明實力恢復過來,紅夷人已經逐步退出小琉璃,讓這裡恢復王化了。

不過在小琉璃.上依舊有不少紅夷人,對此

朝廷到沒有太過在意,畢竟小琉璃這地方又不是什麼富裕地方,朝廷收回來也只是為了出海有個前進基地給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玄德

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