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章 雄心壯志,萬國來賀
風少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68章 雄心壯志,萬國來賀,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風少羽,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眼下南洋的事定了,接下來徐徐發展即可,而這大明朝也拖了各位的福,如今越來越好,離不開諸位的兢兢業業。有諸位盡心盡力的替朕操心,朕是越來越舒服了,大明的日子紅紅火火,朕也不能累著諸位,請大家來散散心,遊遊湖。”
張瑞圖躬身說道:“還是陛下聖君臨朝,知人善任,才有我等為朝廷效力,有如今的大明。”
朱由校笑著點了點張瑞圖:“次輔這話,朕聽著開心。什麼聖君臨朝之類的,朕不敢當,但這知人善任嘛,朕自認眼光還不差。嗯,朕這十年時間,看差過人,也輕信過人,但說看的最準的,就是首輔了。”
張好古聽了微微躬身。
朱由校笑著,轉身負手看向遠處的島嶼亭臺:“都說當明君難,要兢兢業業,要任人唯賢,想要開創一份基業難,但想要守住基業更難。如今民間都說朕比肩成祖爺,是堪比唐宗宋祖的明君。”
“朕聽了,歡喜是有,驕心也有,可難免的,也有些心虛。唐太宗十六歲上馬殺敵,十八歲滅隋,二十七歲登基開創貞觀之治,一生征戰無算,滅國無算,上馬治軍下馬治國,治理的貞觀朝聲威赫赫,萬國來朝。”
“再說成祖爺,馬上皇帝,五徵漠北,七下西洋,一輩子征戰沙場,與唐太宗一般親臨陣失,打的四方鹹服,四海歸一。”
“論征戰沙場也好,治理國家也罷,朕都不如他們,可朕的天啟朝,如今也是平定四方,也是萬國來朝,也是盛世天下。想來朕這些年,不過是知人善任,用人不疑罷了。”
“多虧了諸公鞠躬盡瘁,朕能過的清閒些,舒服些,尤其是多虧了師父,把朝政理得通暢。”
聽到這,內閣這些閣老們有些狐疑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黃立極、喬允升、錢謙益三人互視幾眼,又看看一本正經的盧象升,再看看張瑞圖,搞不懂皇帝到底要說什麼,而朝中百官就更是狐疑了,一些人倒是擦了擦虛汗,隨即板正臉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
朱由校笑道:“自天啟二年,朕提拔師父以來,朕這耳邊,流言蜚語就沒少過。到了天啟五年朕讓師父做了這首輔,那明裡暗裡的流言就更多了。各種言論,各種明槍暗箭,可能是嫉妒師父年紀輕輕就入了閣又做了首輔,大明朝沒這個道理;也可能是覺得師父壞了他們的事,繼而心生嫉恨...”
“朕本來以為啊,這隨著新政越來越好,大明的盛世越來越好,百姓日子越來越好,這樣的流言蜚語總該少些了吧?可沒成想啊,是越來越多。百姓認的,有些人不認,他們啊只認自己想的。”
“呵。”
輕笑一聲,朱由校看向張好古:“師父,朕這些年,沒少給你送柴禾吧?”
張好古點了點頭:“陛下給臣送的柴禾可是不少,到現在,臣家裡還攢著一大批等著過冬呢。”
聽到這話,朝中一些人臉色都白了些。
“那些柴禾,師父你看過沒有?”朱由校問道。
張好古搖了搖頭:“臣不曾看過。”
朱由校哈哈笑起來:“朕也沒看,懶得看。”
說著,朱由校止了笑,自顧自的找了塊石頭坐下:
“漢高祖一生諸多優劣,論行軍打仗不如淮陰侯;論治國理政不如文候;論運籌帷幄不如留候;更何況項公天生富貴,一無往前,被稱為霸王。可漢高祖就是得了天下,開漢四百年基業。朕以為,最大一點莫過於知人善任。”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
“朕啊,沒唐太宗和成祖爺那般能征善戰,能打天下,也不似他們一般身強體健能征戰沙場,而治國理政,朕也不過是個中人之姿。但朕起碼知道一點,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