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少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86章 轟動大明,集體爆炸!大明第三家銀行,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風少羽,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明內閣,

張好古、盧象升和錢謙益回到內閣後,又把張瑞圖、黃立極、喬允升三人叫來,內閣六人湊齊,對銀本位改金本位一事展開了計劃。

朝廷的發展,是建立在朝廷掌握自己的貨幣之上。無論是銅板大錢,還是碎銀錁子,金錠銀錠,這些東西,朝廷能鑄造,民間也能鑄造,外人也可以仿造。但寶鈔,卻是我大明獨有的,哪怕別人有類似的,都仿造不出朝廷的寶鈔來。

這寶鈔,才是朝廷的底氣,也是朝廷發展工商業與萬國貿易的根本。先前寶鈔和銀子掛鉤,眼下銀子越來越多,再繼續下去,民間持有的銀子和朝廷持有的銀子一樣多乃至更多,寶鈔必然會貶值,朝廷的物價和經濟也會受到衝擊。

所以,為了朝廷穩定,為了大局,寶鈔不能繼續和銀子掛鉤了,這不符合朝廷的利益。陛下也為此叫我等過去,商討了一番,決定把寶鈔改為與金子掛鉤,穩定物價和寶鈔價值。

張好古緩緩說著,把小會定下基調。

張瑞圖點了點頭:寶鈔和銀子掛鉤這是發行寶鈔的基礎之一,也是朝廷曾經力主推行的經濟政策。如今改為和金子掛鉤嘛,無疑是更符合當下時局,這事要做但也要考慮民間那持有大批次銀子的人,不能引起騷亂。

是的,大明民間持有銀子的人何其多?

如今不是當年了,眼下大明可是國強民富。

何為民富?那不是簡簡單單一日三餐,豐衣足食,手頭有餘錢,家裡有餘糧,這樣才能算是小康或是富裕。

雖然說大明各地都在用寶鈔交易,但誰家還沒點銀子銅錢了呢?

通寶制錢,碎銀錁子這些東西民間太多了,還有那些南北的大商會和士紳們,他們自家地窖裡也儲存著大批的銀子。

這些銀子是他們建立商會做買賣的底錢,也是和洋人貿易的主要貨幣。

畢竟不是所有洋人都用寶鈔的,洋人在大明地界交易,自然可以把銀子換成寶鈔。可出了大明,遠了不用去,就說南洋地界,洋人還是更認可金銀和茶葉、絲綢、瓷器等貨物,以貨易貨也是主流。

更何況如今商人們都走到了印度洋,走到了波斯,那銀子的作用更比寶鈔大了。

貿易之下,民間近幾年持有的銀子數量是非常龐大的。

這麼多銀子,朝廷一句話就不值錢了,大傢伙肯定是有意見,鬧不好是會有動盪的。

黃立極慢悠悠的喝了口茶:銀子這東西,朝廷是越來越多了,商賈們手裡更多。根據那些夷狄洋人所言,這天下銀礦眾多。開採便捷,流通又快,銀子多了,價格就不穩定了,這上下浮動,對朝廷,對民間,都不是個好事。

但朝廷也不能說改就改,還是要給商人們反應時間的。最好是和商人們協商,把銀子都給收上來,也不讓商人們虧本。

不能讓商人們虧本,這是張瑞圖和黃立極的意見,他們雖然不是主抓經濟的,但如今大明的閣老,哪個能真的一點不懂經濟?

商人很重要,工商業的發展帶動著大明的工業大發展和國力上升,不能因為銀子把工商業給搞廢了。

張好古說道:不錯,朝廷不是要竭澤而漁,也不是要狠狠的割商人們的肉。銀子太多了,價格浮動太厲害了。以往一錢銀子能買的東西,現在一兩都打不住,這樣下去銀價一崩,朝廷的寶鈔也就跟著完了。

如今朝廷要改革,自然是要考慮那些有大量銀子的人。這大明不僅僅有朝廷,也有百姓,總是要通個氣,商議商議的。

喬允升附和道:元輔說的不差。把寶鈔與銀子掛鉤改為和金子掛鉤朝廷是要做,但也要做的平穩,不能引起太大的波瀾

來,能和百姓溝通溝通是最好的。既然陛下已經定下了要改,總要做到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士頌三國

七情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