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5章 三年,天翻地覆!
風少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05章 三年,天翻地覆!,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風少羽,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高的令人難以想象。
例如江南的明朝,他們很難想象一個王朝的二品、三品大員親自帶頭下地耕種,挖掘溝渠,更難想象在遇到危險和苦難的時候不是泥腿子們衝在最前面替官老爺擋住危險,反而是官員衝在最前面。
如今大同的工業已經恢復到了一定程度,以原有的基礎為主,大同在直隸、山東、河南、山西四地先後建立四個工業區,後又在陝西建立第五個工業區,並透過修復的直道和加緊修繕的馳道將各個工業區連線。
拖工業發展的福,軍方也進行了一波換裝,原先各鎮中的長槍、刀盾被火槍所取代,各類短缺的輕重火器逐漸在補全,原先經過大規模擴軍所面臨的裝備缺陷問題得到補全,大同軍方的力量再次得到提升。
拿水師來說,原本大同軍方繼承了北洋、東洋、西洋三個水師的精華,在這三年期間,大同陸續修繕了部分戰船,同時在大連港口趴窩的那八艘鐵甲船也終於能動彈起來了。
這個好訊息可是讓大同軍方高興不已,這幾艘鐵甲船在外面遊弋一圈,比什麼都強。
君不見剛剛派一支由一艘鐵甲船與二十五艘各式福船組成的艦隊去東瀛的江戶灣逛了一圈,因為大同離開三年而變得有些蠢蠢欲動的東瀛立刻就安分下來。
那些不想再受制於東瀛幕府的大名們紛紛主動派人來朝貢,表現的無比乖巧。
大同這裡發展一片良好,而江南的南明朝廷,還在混亂中摸索著道路。
倒不是崇禎不想勵精圖治還於舊都,而是他壓根無能為力。
南人和北人的矛盾太大了。
自大明開國的南北榜桉以來,南人和北人就是互相不對付,更別提現在是北人跑到南人這家裡來搶飯吃,這讓南國計程車紳勳貴情何以堪啊?
但也正是這些北人的到來,讓江南涌入了大量的有錢人,這些人可是帶來了大批的金銀,加上朝廷南狩時帶來的金銀細軟,匯聚了海量金銀的江南也迎來了繁榮和奢靡。
放眼金陵,日夜燈火不息,秦淮河上更是夜夜笙歌,紙醉金迷,整個應天都在一種輕歌曼舞,燈紅酒綠的沉醉之中,似乎完全忽視了北方的大同。
自從得知大同被旱災牽制,南明小朝廷就徹底鬆懈下來,也就是崇禎和北人們還抱著還於舊都的想法,一直躊躇滿志的要訓練軍隊。
崇禎先是重新組建了江北四鎮,隨後又在北人們的支援下重建江南京營,重建的江南大營不再以各地的衛所兵為主,而是以募兵和鄉勇為主。
崇禎也是看明白了,那些衛所兵真的起不到什麼大作用,他算是知道為什麼朱由校要取締衛所了,這些衛所,沿海地區的都爛了,更別提內陸的衛所了。
也就是邊關衛所還好一些,西北、遼寧,這些地方的衛所才算有幾分當初太祖、成祖時的衛所風範。
在內閣楊嗣昌、溫體仁、施鳳來的主持下,在兵部尚書劉鴻訓的一手推動下,江南大營從江南、浙江、江西、湖廣等地招募鄉勇組建募兵,同時在江浙和廣東、福建等地不斷購置火槍火炮,給崇禎訓練了一支十萬人的募兵大軍。
這支軍隊完全按照新軍的訓練方法來訓練,為了這個訓練方法,劉鴻訓還是在兵部裡翻箱倒櫃才找出來被兵部那些廢物壓在箱子底下吃灰的新軍操典來。
十萬人的募兵日夜訓練,看起來還是很像模像樣的,起碼崇禎看著感覺不差,認為有這支軍隊在,守住江南是沒什麼問題的。
至於江北四鎮,那完全就是炮灰,本質上是以江北那些逃散的衛所兵和流民為主組建的,加起來看著有七八萬人的規模,但實際上戰力和江南的衛所兵沒什麼區別。
如今的江南、浙江等地的衛所兵可不是當初面臨倭亂時經歷過戰火訓練的衛所兵,更不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