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少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05章 三年,天翻地覆!,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風少羽,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輕嘆了口氣:“哎,首輔啊,有您在,俺們肯定相信您能帶著俺們過上好日子,可您要是不管事了,到時候會變成什麼樣子,真不敢想啊。”

“就拿大明朝來說,天啟朝的時候,老百姓日子多好,可到了崇禎朝,立馬就變了。這一朝天子一朝臣,百姓的日子啊,就跟過陡坡一樣,起起伏伏,根本不知道未來啥樣。”

張好古也是嘆了口氣:“老伯啊,我現在三十來歲,拿活到七十來算,我再工作個三十年,可我總有一天是要退下來的,這大同啊,遲早是要交到新人手上。人這一輩子啊,看著時間很多,但能幹事的時間太短,人這一輩子能做的事太少了。”

“我把能做的事盡力都做了,可做不了的事,也只能寄希望於下一代人了。人不就是這樣麼,一代傳一代,一代繼承一代的希望和志向,慢慢的,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向未來。”

“老伯啊,不用擔心未來是啥樣子,我們這一代大同黨人也許未來就不年輕了,心頭的血也沒現在這麼滾燙了,可總有年輕的大同黨人,總有一腔熱血的大同黨人,他們就是未來。”

說著,張好古緩緩起身:“我壓著,能壓多久啊,這麼大的個國家,這麼多的百姓,這麼多的事,就算我是千手千眼,也處理不過來啊。”

“這些,還是要靠制度,靠律法,靠自省...”

和老農的一番閒聊,讓張好古感慨頗多。

尤其是關於日後大同黨的走向和未來,張好古很清晰的意識到,哪怕是大同黨內,很多人的思想意識還是沒有完全轉變過來,而中樞的會議精神,也有很多人沒有領會到其中的意思。

這樣是不行的,大同黨想要真正的長久存在下去,想要大同黨那天下大同的思想理念不變的傳承下去,大同需要走的路,還有很多很多。

離開了這個農莊,張好古看向一旁的一個年輕人,笑容和藹:“你這裡做的是不錯的,這點是值得肯定的。”

這個年輕人是這個農莊的負責人,負責領導百姓們建設,同時發展農莊的經濟和商業,可以說一個農莊的發展好壞,農莊的負責人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如今整個北方,山東、山西、河南、直隸、陝西、甘肅包括東北的遼寧、吉林、黑河,以及漠南漠北這些地方都是按照大同最新的土地管理法進行管理的。

按照大同律和大同土地管理法規定,所有的土地,無論是耕地也好,還是林地、草地又或者山林河流等資源都是大同所有,也就是國有;而在這個基礎上,國家將耕地、草地、林地等資源再劃分到各個農莊、牧場、林場,再由農莊、牧場、林場承包到戶。

最後就是每個農莊的農戶都有自己的耕地,牧場的牧民有自己的草場和牛羊,一方面是激發百姓們的生產積極性,畢竟給自己幹活和給公家幹活是不一樣的,同時這份承包制度也保證所有資源都是在國有體系下生產運轉。

國有,是大同目前的國策。

在如今這個大環境,這個五百年一遇的大變革時期,必須要集中資源集中力量來搞發展,才能保證大同一直前進,帶著百姓走向未來。

不過大同還有獎勵制度,包括對軍功、科研等各方面人才的獎勵,發放包括寶鈔、房屋、耕田等資源獎勵及榮譽獎勵。

大同,這個嶄新的國家,屹立在中原的國家,正在向四方展示著其蓬勃的發展力。

百姓們在中樞的號召下主動的進行生產,人們踴躍工作,工人在工廠加班加點,農民照顧耕田的同時兼顧修繕道路和維修堤壩河道,科研人員在夜以繼日的研究科學,而將士們更是不斷訓練。

三年時間,旱災並沒有給大同造成沉重的打擊,更沒有讓這個新生的國家萎靡不振,相反,再重壓之下,大同上下愈發的團結,其凝聚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玄德

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