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拉超厲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2章 巨大的災害,穿越:天下第一當贅婿,烏拉超厲害,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古代賑災,首先會劃分災區。

官道上的驛站除了負責運送軍情之外,同樣也負責運送水情的情報。

一旦當地官員確認了受災的地區,京城那邊便會迅速開始統籌災區周邊行省調遣存糧,然後經由水路或者陸路進入災區賑災。

若是受災面積廣大,那麼賑災的隊伍勢必還會有駐軍陪同,以防有山賊流寇趁此機會劫掠、作亂。

等到賑災糧餉進入災區,大致會按照災情輕重緩急再進行劃分。

若只是財產遭受巨大損失,大部分災難流離失所,便迅速用賑災錢款開展重建工作,幫助災難重建家園、搶種新糧、恢復生產。

若是財產遭受巨大損失,當地民眾也因此出現較大傷亡,那首先便是組織官兵和災民掩埋屍體、清淤排汙。

同時,賑災糧也會由負責官員建立賑災的粥廠,為無家可歸的災民們發放稀粥來果腹。

等到災情開始逐步被控制,官府便會進一步分撥救濟糧和錢款組織以工代賑。

開始組織那些災民進行築城、築堤、建房等等,同時為他們發放糧餉,讓他們開始獲得收入,從而進一步恢復當地生產和生活。

等到洪水徹底退去,以工代賑也將那些受到洪澇侵害的地區恢復一些,這樣的災難便算是進入了尾聲。

可若是中間任何一環出了問題,又或者各級官員牽扯到了貪腐或者傾軋,開始扯皮推諉,災區便肯定會出亂子。

不過,這個方案卻是神州大地上的民眾透過無數血與淚總結出來的經驗。

以這個時代的生產力來看,這個方案的確可以應對大多數的天災,即便拿到後世也相對具有參考和學習價值。

可,這樣的方案還可能會遇到一個關鍵問題,那邊災情的嚴重程度以及受災民眾的人數。

如果災情極其嚴重,受災民眾數量太過龐大,這套賑災機制便會超越這個時代的生產力極限。

一旦如此,那麼災情便會呈現出一種控制不住的情況。

災民們因為求生本能會拖家帶口朝著未受災的地方逃難,當地官員無法募集足夠人力,掩埋屍體、重建家園等恢復生產生活的措施也無法實行。

如此惡性迴圈之下,便會出現糧食短缺、瘟疫橫行的局面。

“晚上還在家睡覺,遠方就轟隆隆地響,然後大水就來了,還好我們村在山上,沒被大水衝到。”

“官府是組織人建了粥廠,但是粥廠的粥根本不夠分,後來聽說有地方還有人反了,殺了粥廠的長官和官兵,現如今還在打仗呢。”

“唉,我們村和隔壁兩個村子都被大水衝了……我一家十三口,現如今就只剩下兩人……嗚嗚嗚……”

所以,張子安透過那些在來到了客棧和曲藝大舞臺前領粥的難民知道這一切之後,便可以推測北方真的要麻煩了。

不過截止目前為止,張子安倒是並沒有在眾多難民裡發現有人疑似生病,暫時不用擔心會有瘟疫傳過來。

可轉念一想,張子安也知道山東和淮北距離金陵也是很遠的,那些染上疾病的人很可能已經因為飢寒交迫而死在了路上。

畢竟這些逃難的人也說了,一路上到處都能看到路邊上難民的屍體。

因為屍體太多了,到最後連一張草蓆都沒得裹,只能隨便丟棄在路邊。

隨著南渡的難民越來越多,即便客棧和曲藝大舞臺這邊已經派遣了不少下人來施粥,但是根本來不及應付越來越多的難民。

好在這條新修的道路足夠寬敞,可以讓難民們排成龐大的隊伍等著領粥。

為了讓施粥能夠更好地進行下去,張子安和小荷也陸續加入到施粥的行列。

張子安和小荷以及眾多王家下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竟穿越成蔡邕兒子?

柴宗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