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30章 大師的破局之策,官欲天下,孤照,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管書記,那個江寒把兩家公司做活了,這就是勢。這個勢很難擋。可以說,您和尤主任,幾乎進入了一個死局。”
死局!管少卿的太陽穴一跳!
微閉雙眼時,尤文龍小聲問道:“翟大師,怎麼破局?”
“我這次就是專程為破局而來。四個字。”
翟紅森起身,到書桌上,提起毛筆寫了四個字:去竹養馬。
管少卿眼睛一亮,精神一振!
因為先祖管仲關於老馬識途的傳說,管少卿視有竹之地為畏途,把馬當成走出迷途的神物。
養馬,很好理解。
去竹,難道要把全縣的竹子都給砍掉?這樣的話,一定會引起軒然大波。
“翟大師,這四個字怎麼解?”尤文龍知道,管少卿的有些話不便說出口,就直接問道。
“三河縣是山區與平原的結合地帶,有大片的灘塗溼地,最適合的就是養馬!”
“養馬產業有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包括馬匹養殖與銷售、馬奶製品加工與銷售,以及與馬有關的各類化妝品、生活用品、生物製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還有馬術表演與賽事活動的承辦。”
“在一個國家級貧困縣搞馬產業,圍繞馬產品、馬文化、馬科學做文章,這才是破局之策!”
管少卿有些激動,賽馬!
他在團市委工作期間,曾跟著任永亮一起去過香港,看了一場賽馬。
如果在三河縣搞起了馬產業,高階大氣上檔次!
雖然都是畜牧業,養馬就顯得很洋派,而養豬呢,檔次太低了!
農村到處都是豬圈,搞得整個村子都臭哄哄的!
豬?竹?
去竹?去豬?
突然,管少卿想到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東邊有一個平原縣,發了一個禁止農村養豬的通知,打造“無豬縣”,這一做法還上了報紙。
管少卿馬上明白了這四個字的意思。
禁止農村養豬,這事太好辦了,一道命令的事兒。
但是養馬,這就難辦了。
馬從哪裡來?飼料怎麼搞?馬匹賣給誰?
於文龍說道:“管書記,我覺得在三河縣養馬,是有文化淵源和歷史底蘊的。三河縣有一個造父墓。造父就是周穆王的司馬,負責全國的馬政,最善於相馬、養馬、馭馬。”
“造父就是趙姓的始祖。三河縣是劉姓、趙姓的發源地。每年全世界劉姓、趙姓的知名人士都會來三河縣拜祭祖先。”
“我們的養馬產業,完全可以與天下趙姓聯到一起,文化搭臺、姓氏聯絡、經貿唱戲。”
翟紅森道:“尤主任說得好。養馬產業是一個朝陽產業、新興產業,在內地特別是中部地區還屬於新生事物。我這次來,就是想給管書記引見一個人。這個人,很有能量,她的父親是中央某個領導,馬產業是她經營的一個產業。”
“她叫趙小敏,準備和地方政府合作,投資一個養馬產業園專案,現在不少市縣都盯上了。今天晚上,市領導要請她吃飯。可能晚一會兒再趕過來。”
翟紅森說,趙小敏三十多歲,平時很少出來走動,一般是在香港賽馬場還有北方的大草原,或者是在京城。
這次在中部省份佈局一個馬產業,其實還是河洛省領導接見趙小敏時提出的一個要求。
現在,趙小敏正在考察符合養馬條件的幾個縣。
翟紅森對三河縣的歷史有所研究,知道三河縣是趙姓發源地,給周穆王養馬的造父就在這裡,他也對趙小敏說了這一歷史典故,因此,趙小敏就答應到三河縣來看一看。
“管書記,上個月我在京城與趙小敏見面,當時我也是陪著另外一個人。別人都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