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6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膏、碎石鋪就, 平整堅實, 雖千斤大車軋過而不壞。”
“於漢中天台山礦區外修大路以運石料, 直通經濟園。其礦洞皆以火藥炸開, 鋼鐵架於洞內,修葺至極平整, 礦中以松油照明, 絞鐵線為索, 用轆轤滑車運石, 日出礦石何止千萬。”
“其經濟園日吞納四方礦石草木之料, 通宵達旦不夕,規模日盛,單計其爐中所出‘化肥’便不下千斤, 更有耐火磚石之利……臣試估其價,竟不減鹽茶之獲!”
“宋知府使人建紡織廠,造紡線車,車上可裝十數錠共同抽線,車旁有把手搖之,尋常婦人即可運轉。其所紡紗、毛線類勻淨不減舊法,得線卻遠超舊法十倍。府中貧婦於彼處做工,一日所得可養數口之家。縱不能出外做工者,亦可賒線織衣,賣回織廠,養得自身。”
“自年初漸有山東、河北、山西幾省流民逃亡至此,漢中府悉接納之,遣人往川蜀買糧,墾荒種菜,開塘養魚以供衣食。令流民或為農活,或入礦山、經濟園中做工以代賑……雖日有流民逃入,俱得生計,未見作亂。”
從漢中府遞來的密摺中越來越多地提到漢中工業園,越來越多地寫到工業園中生利之巨,安民之功。彷彿憑這園子便可養活成千上萬的百姓,將一個尚不及蜀中繁華的漢中府化成富庶的江南。
這奏章若是漢中府上的,新泰天子自然要以為他是來邀功的;若是陝西巡撫、布政使上的,那就有為周王請功邀名之嫌;若是僉都御史桓凌上的,那更失不了袒護私人之心——不管這私人是妹夫還是情郎。
但這接二連三上本的既非當地牧守,亦非會討好周王之人,而是朝廷派去漢中學習種嘉禾、制農藥的使者。他們回來之後便要學漢中之法,為朝廷建起相應的工坊,改善農事,若是言過其實,他們難道不怕自己回京後所成之務遠遜宋時,落個學習不力之責?
漢中經濟園裡不過是僱些工人,燒製石料、化肥之類,真能養濟這許多流民,又令府城所在富庶至斯?
新泰帝將密摺放回桌上,慨嘆道:“他才幾歲年紀,竟將府中庶務打理得這般出色,倒勝如許多為官幾十載的老臣了。”
御前總管王公公笑道:“宋大人早年曾隨父親歷過兩任知縣,在福建還留下了一本《白毛仙姑傳》,在那本南曲中就曾代父救災,可見是早就通庶務的人。”
他少年時名聲不顯,可那本油印版的《白毛仙姑傳》卻因為印法開一代先河,至今在朝野中都大有名氣。新泰帝想起那本書,眉目間也浮起一絲笑意:“如此說來,放他去漢中府,倒遂了他的天份。”
隨班的太監順情稱讚:“雖則宋大人有治實務的才具,也是陛下苦心安排,才叫他得了這機會。若無陛下憐才,周王殿下愛護,他縱有天大的本事也未許施展得開。”
新泰帝聽著內侍阿諛,只輕輕搖頭:“亦是時運所至。”
若他真早就有開工坊、種嘉禾的本事,怎麼隨他父親在任上時不曾做出來?定是在漢中府天時地利人和之下……
這人和之中究竟是否真的有他這長子秉承天命、身具福澤之故?
他沉吟了一下,看向王公公,吩咐道:“傳令內閣擬旨,遣禮科給事中查問宋時之父在廣西、福建兩地留下的惠政,其中有多少是宋時所為。”
王公公上前應道:“陛下明鑑,宋大人之父通政司自入通政司為經歷,亦不見有甚成就,倒是他到地方後,於民政屢有所成,可見少年時便幫父親做了許多惠民之事。”
只是他在外省做的事,是否要讓都察院派人到當地查詢?那兩省離京都有兩三個月的路程,怕是要多花些工夫,要請陛下耐心等候數月才得實據。
新泰帝輕笑:“不必。馬家早已往漢中查過他家父子一回,朕將他派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