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6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可若漢中府所有田地都能像他實驗田裡那樣豐收,那麼多糧食他如何收得盡?便是府裡拿得出銀子收糧,收下後如何存得住?

“公私倉廩俱豐實”這句詩說動人,但糧食在倉裡會黴爛,被鼠蟻竊咬,久存之下還會紅腐。且以宋時這種嘉禾的本事,秋收之後夏收又可豐收,夏收之後又是豐收,他漢中府收的糧食只怕建多少倉庫也存不下,究竟打算運往哪處?

宋時一隻手撂在稿紙上,抬眸掃向眾人,含笑反問道:“我這漢中府不過一中等府,將官田民田,都合起來才不過一萬五千餘頃,算他一頃都能產兩石糧,也只三百萬石。除去賦稅租銀,分至府中廿二萬人丁頭上,一人攤得不過十餘石,轉賣到西北諸府州自可化解。”

“但諸位大人回朝之後,還擔負著將這豐產之法推廣至國朝十三省地方的責任,到時候各州縣都糧食豐足如此,不能再如我這般轉賣鄰省,諸位身為國家重臣,當如何穩定物價?”

事情不落到自己身上的時候,他們還有心挑剔文筆、故事不夠生動,隔岸觀火般看人為此事為難。但一念轉到自己身上,可就沒有了之前那般輕鬆的心態,只一思及此,便不覺眉頭緊皺。

——之前只想著將種嘉禾法傳遍中國,就能使天下糧倉豐實,百姓安居樂業,如今被宋大人筆下故事提點,才意識到這繁華背後也有危機。

《魏鄭公諫錄》曰:居安忘危,處治忘亂,不能長久。

安史之亂,靖康之恥,哪個不是烈火烹油的繁華盛世之中忽然暴發的離亂?

翰林、戶部諸人一方為儲相、一方主農政,於此事都是切切相關,不覺順著他的說法思考下去,憂心起了來年若谷價大跌,該如何維護種田人家的生計。

兩位御史不專民政,卻是看著他那篇短文感嘆道:“宋兄憂國憂民之心,於斯可見。方才見這文章,聽君一語,才知豐年亦有可憂之處,直如醍醐灌頂。惜乎這文章前半篇意思深長,後半篇倒有些落入俗套。若只將前面穀賤傷農之筆獨立成篇,卻好是一部諷喻勸世的佳作。”

是的,前半部是選入語文課本的名篇改編,後半部是他給府裡公平倉打的硬廣,高下自然有區別。

但宋時臉上全然不見愧色,坦坦蕩蕩地說:“我亦是為勸百姓而作此文,結尾處文氣丕變,亦是無可奈何之事。”

這樣好的文章,若只作成一部勸農的雜劇倒可惜了,應該作一篇勸官府朝廷愛惜百姓的雜劇,方對得起他開篇立意與深情致致的文筆。

宋時嘆道:“寧兄、傅兄所言極有道理,不過我於實學留心較多,不通曲詞,來日還要請人改寫。到時候再仔細商議,將這文章憫農之意貫通到雜劇中吧。”

劇本要是寫得好,悲劇也不要緊啊!反正搬演結束之後,他還能直接原班人馬上去打廣告麼。

宋時按著那本劇本,求賢若渴地望向兩位御史:“卻不知吾兄可有熟識的名家,能改好這個故事?”

他以前寫的都是戀愛劇本,其中還有他跟桓凌友情客串的,為了兩人精英大臣的形象,不太好在朝中請人寫稿。不過如今這本戲立意又高,內容更是和諧到能直接發晉江文獻網上,就是把這搞子寄到京裡,請雜劇大師改寫也沒問題!

他切切看著眼前兩位御史,眼中一片真誠,要以真心換真人。

有!

寧御史回握住他的手,同樣激情地說:“宋兄便不提,我們也要替你推薦佳人。你可聽說過《玉葫記》?作這本劇的,便是一位振郎署文學之風,戶部有名的少年才子徐賢。”

戶部才子?

戶部何員外等人聽著自家官署被點名,也驚醒過來,看向宋時。兩位御史便把宋時要請人改編雜劇之事又說了一遍,又問他們:“我二人都以為徐君才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成路人O後,和反派HE了

奶兔泡泡

駙馬要上天

絕歌

奪嫡不如養妹

牧荑黃黃

幸運合夥人

荷風吹

不重樣美食店

肥鵝撲火

穿成狗血文的早逝白月光

濯雪一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