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1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常我們也聽戲,不知是不是我們聽過的?”

攤主將兩碗冷淘擱下,笑著解釋:“他家講的就是李逵當官的故事,客官們一看便是大戶人家的公子,見多識廣,自然知道這故事。”

的確知道。宋時上輩子沒聽過雜劇之前就看過《水滸》,李逵當官那段不說能背,至少知道情節。桓凌也是常聽戲的人,對這豔段比他更熟,聽這名字便笑了一聲:“原來是這段。”

這段李逵假扮官人殺了真惡人的故事又義勇又好笑,正合當世人的喜好。連桓凌都是這段戲的忠實愛好者,還問宋時聽沒聽過這段子,想給他講講。

宋時還頭一次聽到他開口要唱戲,故事再老也要聽,當場拍板答應了,聽他拿捏著有些滑稽的戲腔念韻詞道白。

講得還挺好。旁邊幾桌能聽見的都偷偷笑了。

一個御史光天化日之下唱戲,這是沒人看見,要有人看見……他一世英名就化作流水了。宋時不捨得他名譽受損,掏出手帕往他那邊推了推,在他疑惑的目光中低聲解釋:“你把臉遮遮,免得有人認出你來,說出去不好看。”

桓凌叫他說得哭笑不得,身後一桌支著耳朵聽他念白的人忍不住噴笑出來。幸好此時馬車那邊響起海嘯般的歡呼聲,把這聲輕笑壓了下去,不然桓給事中與宋翰林知道自己成了笑話,非得扔下吃食直接跑了不可。

這片叫好聲過去,他們才能重新聽清人說話,只聽桓凌後面那桌的客人靦腆斯文地問道:“敢問老丈,車子那裡歡呼聲這樣響,是要唱正雜劇了麼?”

那攤主聲音洪亮,彷彿十分得意地說:“可不是,聽說這雜劇班子是從保定府來的,唱的正是宋三元親自寫的雜劇《白毛仙姑傳》!”

啪嗒!

宋時把筷子扣到桌面上,險些從椅子上站起來。他什麼時候寫出雜劇了?他連諸宮調都沒親筆寫過,是寫了大綱之後請人潤色的,居然有人冒用他的名字——

他居然真被當成藝術大師了!

這些百姓都信了,朝廷裡的人不會也信了,將來叫他制曲排戲什麼的吧?

他不知道是該驕傲好還是該擔心好,心情複雜地搖了搖頭,自嘲道:“這宋狀元也不知寫了多少種《白毛仙姑傳》,福建才只一部諸宮調,進京就又出了雜劇,未知別處是否還有其他唱法的本子。”

桓凌忍俊不禁地說:“既然是宋三元,至少得出三種吧。這不是才見識了雜劇,還未聽見有說話人拿他當本子的呢。”

攤主冷哼一聲,真心實意地跟他們告狀:“這位公子不知,西教坊衚衕瓦子裡已有小說人在說這故事了。原先我聽著諸宮調就覺著好,可惜宋狀元中不曾進京時,那些人不識高低,不懂得講它。如今宋狀元文曲星高中,叫聖上連點了三元,他們才忙不迭地借這風頭改這好套曲兒!”

宋時忙謙虛了一句:“故事是好故事,只是寫得偏頗了,未能曲盡這故事後的深義。”

後面桌上的人輕輕“嗯?”了一聲,似有些異議,那攤主卻是個真曲粉,聽他說這話當場便不樂意了,替他辯駁道:“怎麼偏?未盡什麼深義?那是狀元手筆,狀元寫不出深義,難道尋常書生能寫得比狀元還大氣?”

別桌客人紛紛看向他們,正好奇攤主跟宋時在吵什麼。然而就在此時,那輛大車下一陣鬨鬧,頓時將這點波瀾遮掩了過去:“楊喜兒出來了!好個嬌娘!”

攤主顧不得吵架,以不合年紀的利落勁兒攀到凳子上,鼓掌喝了一聲:“好!好模樣!好身段兒!活脫脫是個仙女下凡了!”

宋時跟桓凌叫他的激情帶動,也站起來朝車上看了一眼,不禁雙雙“噫”了一聲——這妝容手法好熟悉!這不是他教當初給祝姑姑設計出來的嗎?難道他們夫妻又來京裡趁食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成路人O後,和反派HE了

奶兔泡泡

駙馬要上天

絕歌

奪嫡不如養妹

牧荑黃黃

幸運合夥人

荷風吹

不重樣美食店

肥鵝撲火

穿成狗血文的早逝白月光

濯雪一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