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7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為恭喜他平安歸來,這份禮物都是省不得的。而且他也願意謝周王那位大舅子,謝他將馬家從兵部拉下來,才教他們魏國公府得了聖上信重,得了九邊重鎮軍權。
他安排好賀禮後,派在京隨侍的一個侄兒送到齊王府,勸齊王誡急用忍,至少在陛下面前要做出恭敬兄長的態度。
齊王灑然一笑:“這些我自然知道,何須外祖與堂舅叮囑?皇兄回京這些日子,我自會好生安排朝中招待的。”
如今他在禮部做事,皇兄入京的禮儀也要他這個弟弟主持,他定會做個好主人,將兄安安穩穩迎進京,再妥妥帖帖送回漢中。
不只一家為著周王入京的事忙前忙後,做足了準備,唯有九重宮禁中的新泰天子對此事最是平淡。收著周王請求入京的帖子,也只叫人回覆了入京日期,安排禮部官員引領周王與隨行的親隨、護衛入京。
十一月初十,周王一行的車馬緩緩駛入京師,回到暌違已久的王府。在他身後,滿京目光都盯著忽然迎來主人的周王府,盯著隨王駕入京的一行人。
周王當即被傳召入宮中,在乾清殿留連許久被放回王府。
但他不曾入後宮,離宮之後卻沒請弟弟們與親戚到府相會,就像並從城外歸來一般安靜無聲地回府住下了。隨他回京的左右長史和儀衛、親衛等人也同樣沉默地入住王府,唯一不算王府屬官的桓凌也藉著探望妹妹桓王妃的名義住在了周王府中。
直到轉天凌晨,大朝會開始後,眾人才初次見到了周王——
卻不再是像他還在京為王時那樣,在朝會開始時便站在丹墀之下,以親王身份參政,而是進了側殿候旨。與他一同從關外回來的桓凌也同樣留在側殿,沒能站在御史班中。
大朝會上的站位都是有禮制規定,而在朝堂上區別臣子位置的不只禮法,還有權位。班次前後變化往往就代表了一個人的權勢起落,能離天子近一寸,便是權勢碾壓他人的象徵,一位皇子回朝後不能參加大朝,而是在偏殿等候,這又會是什麼情形?
呂首輔與張次輔的臉色變得十分僵硬,李三輔也欲言又止。殿內官員無不暗作猜測,站在階前第一班的六科給事中,都捧起玉圭請求陛下召周王入殿。
周王雖然外放了,可也是個藩王之尊,入朝覲見時也該在殿上有一席之地。
齊王當先踏到丹墀下,雙膝跪倒,替長兄求情:“大皇兄雖已被派至外省,鎮撫九邊將士,但依我大鄭祖宗家法,他既回京,就該與兒臣同列。若兄長不能上朝,兒臣做弟弟的也不敢站在堂上了。”
他的稚嫩的臉上一片堅定,抬起雙目,執拗地看向玉坐上,彷彿只要父皇不肯讓他兄長上朝,他也要脫下衣冠出去待著一般。
新泰帝目光掃過他與他身後諸臣,嘴角微微勾起,似乎是被眾人勸動,點頭道:“既是齊王與眾卿家所請,便叫周王立刻上殿敘職。”
太監應聲出去傳令,請周王上殿。
有人鬆了口氣,有人卻提起心來,也有人含著一絲惡意轉向殿外,想看看這位昔日將及碰觸到太子之位的皇長子如何忍下不能參與大朝的委屈。
齊王重新站回階下,看著他兄長在“周王覲見”的一重重喊聲中踏入大殿。
光從周王背後照過來,襯得他的膚色比在外頭天光下更黑,已不復早年養在宮中的白皙細緻。但那雙看遍九邊重鎮,軍情民生的眼睛卻亮得奪目,進殿來後只在他身上掃了一下,卻令他有種被看透的錯覺。
許是錯覺吧……
齊王憶起從前溫和甚至有些溫吞的兄長,對比眼前這個身姿挺拔颯利,舉動如同歷練過的將軍般的周王,竟有些不敢認他。但兄長大變的衝擊感過去後,他心中又充塞著一股羨慕情緒。
父皇怎麼就不許他出關帶兵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