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0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上,隔著微透綠意的玻璃朝外看了一眼。
這戲臺搭得其實十分簡樸,只是一個三尺高的半圓形木臺,後面立著高大的畫板。不過這回畫板上畫的不再是一個工業園,而是整座漢中府城與周圍山水村落簡圖。
紅的府城、青碧山水,散落在山水間金黃的小村落,當中以灰白的道路相連。佈置得不似漢中工業園那麼規整,但顏色生動分明,有種世俗氣的熱鬧,與這鄉間節慶的氣息十分相配。
畫板下方左右各開了個小門,上掛著兩幅鑲黃邊的大紅錦緞門簾。戲臺中央站著一老一小兩個優伶,老的是民婦打扮,藍色圓領襦衫,秋香色棉旋襖,藍帕包頭、勒著攢珠抹額;小的是個穿著白色錦繡胡服的少年,頭戴錦帽,正跪在老婦面前聽她教訓。
看著像是一對母子。
這戲他在宮裡可不曾見過,是民間戲麼?
是宋先生帶學生下鄉講學時遇上戲班,便讓學生看看,放鬆心情?還是這戲也和《宋狀元義結雙鴛侶》一般,其實與宋先生和大舅兄有些關係?
一路縈繞在周王胸口的煩惡感都消散了許多,他帶著莫名的期待步下車子,望向戲臺上那對母子。
笙簫琴瑟之音在車外聽得更真切,那老婦人聲音中氣十足,隔著這麼遠也能聽到一句半句吹進耳中,聲高氣盛,有著尋常戲曲中少見的慷慨豪情:“金虜未滅,難平熱血。雖咱莊戶人家,忍見胡騎南越?狼煙動征塵,烽火烈烈。堂堂中國,誰是豪傑?”
【薛論道仙呂·桂枝香 宿將自悲】
這曲子唱的竟是邊塞軍旅之事!
周王霎時間便憶起了前數月間在九邊軍鎮中所見所感,汗毛都要乍起來了,一身熱血也隨著曲聲沸騰。車外撲面的寒風打在臉上似乎也化作了莞弱的春風,吹不散他心頭熱火,反倒讓他精神一振,大步向臺前走去。
一句“男兒當立精忠志,誓報皇恩盡義節”順風吹入耳中,接下來臺上少年人忽然解下腰帶,脫了外衫,露出一身肉……
肉色的針織衫。
緊緊貼身,看著像是赤精著身子一般。
戲臺右側門簾挑開,門後走進來一名青衫烏髮,頭上插滿光閃閃各色寶石簪插的女子,手捧一盤筆墨,上前來跪著奉給老婦,聲音清朗高亢,念著“母親高義”,“教夫郎盡忠報國”的道白。
周王猜到這故事中人的身份,心中興趣反而更濃,振眉笑道:“這便是漢中百姓愛看的戲?好!百姓皆知精忠報國,我大鄭邊境何愁不靖,天下何愁不寧!”
他的聲音並不小,身邊眾臣與侍衛都聽得清清楚楚,回身肅容附和著他。數十人一道回話,聲音自然宏亮,然而這片聲音卻也沒傳出多遠,便被淹沒在一片喝彩聲中。
臺上的“岳母”提筆在“岳飛”背上寫下“精忠報國”四字,便代表了刺字之舉、臺下歡呼喝彩,掌聲不斷,千百人的聲音匯成一道奔雷,迴盪著同樣的“精忠報國”。
直到臺上的岳母寫完這四個字,與兒子再度對唱起來,那雷動的呼聲才在唱詞中嘎然而止。
他們一行人也在戲臺前尋著座位,安頓下來聽戲。
隨行來的一名戶部員外郎何璉感嘆著:“想不到民間也有這樣的好戲,人物鮮明,身段兒動人,逼真是個深明大義的岳母在臺上,教兒精忠報國。連我聽了都有些意動,想到漢中、不,想投筆從戎,做個鄂王般的名將了。”
桓凌點了點頭,含笑應道:“這便是宋賢弟排這戲的用意了。”
宋時朝他挑了挑眉,唇角微勾,卻對著何大人自謙了一句:“何兄謬讚,這都是漢中府縣兩學的教官們改編的,文字粗疏,其實比不上京裡的戲好。”
周王聽著他們客套來客套去的,心中忽然靈光一閃,問道:“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