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3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地的。平常點個鞭炮都常聽說有炸傷人的,大炮那麼粗的鐵管子也能炸開花……當年國朝初立時太祖可用火藥炸開過好幾座大城,滿城的人都被震得七竅出血而死!
那些軍士只怕宋時不知高低,在前頭受傷,儘量往嚴重裡說,把他們穿越者鄭前輩當年的事蹟說得跟西遊記一樣,往哪兒一指都帶著煙霧、爆炸特效的。
宋·歷史(與文化旅遊)專家·時自從穿過來就把太祖視為偶像,也看過許多讚頌、紀念他的文章和民間傳說、戲曲,這些士兵講的他都聽過許多遍。不過聽得再多,也不妨礙他愛聽這些,愛用太祖的傳奇經歷鼓勵自己:
將來還會有他們一樣的穿越者,也能認出他是前輩,然後把他跟太祖視為指路明燈,沿著他們的道路繼續前行。說不定幾百年後還有人弄個大鄭解密,解密他們都是從平行空間的未來世界穿越過來的……
宋時越想越振奮,忽然想吟句詩抒發這份激情。
剛要開口,恰聽身邊那士兵滿懷激情地講道:“我太祖當場便吟了句詩: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宋時也慢慢跟著背出這句詩,腦中已想象出鄭前輩當年北逐蒙元時,當著兩軍將士的面念出“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這句詩的場面。
真是爽文大男主的極致了!
他雖然當不成那樣的爽文男主,卻可以親手將這個大鄭扶持起來,讓這天下也像爽文男主一樣飛快地升級,憑王霸之氣壓得四方來服。
遠處試驗場中彷彿應和著他的想法,一道爆炸聲轟然而起,硝煙味隨著爆炸的烈風捲到他鼻端。
身邊還在講古計程車兵都停了下來,伸長脖頸看向場內,兩位上官從另一處山石後面出來,手還半掩著耳朵,滿面激動地去看成果。
裝的藥太少,炸得不太厲害,桶蓋先被氣流衝了出來,打碎了對面一塊山石。地面的油桶也炸開了花,卻沒什麼碎片飛濺,近處的石塊也有些被氣浪撞碎的,地面還有殘藥在燃燒,滿空都是濃灰的煙氣。
幾名軍士將山石撿了回來,還從附近石隙間撿著一條震得軟綿綿的花蛇。兩位大人不顧髒汙湊上前看了蛇,見其骨頭皆軟,身無外傷,是震死的模樣,楊大人覺得甚是滿意。
周鎮撫卻覺得還是不如裝滿的好,捏著那蛇眼巴巴地朝周圍看去,想找個人支掛自己。
宋時笑吟吟地看向他,故意與他的目光對上,然後上前去關心周鎮撫手中的蛇,代他說出了心裡話:“這桶不夠結實,炸得早,裡頭的氣體膨脹後壓力還不夠大。下官方才聽軍士們說,太祖昔年是將火藥成箱埋在土裡,才有炸城之效。咱們這桶何不也埋個試試?”
可他們大鄭早一統天下,對虜寇之戰又是守城的一方,何需再埋炸藥桶?豈不怕埋得太近,爆開時波及城牆,反害了自己人?
宋時篤定地笑了笑。
埋在地下的不光是炸城的棺材,還可能是沒良心炮和地雷呢。
眼前已有了試驗結果做鋪墊,宋時便勸說兩位大人割掉礙事的桶蓋,將它埋在土裡當炮用。地雷倒不用考慮,因為眼下做不出起爆藥,不能拉弦就響,做地雷效果不夠好。
他勸起楊巡撫的理由都是現成的:“咱們既是一時智拙,想不出改進之法,自當仿效先賢。而於北征一事,對於軍械、炮藥使用,又有何人比得過本朝太祖?”
——雖說鄭前輩的“創舉”其實也是借鑑的曾國荃炸南京城的故事。
第231章
楊大人心繫國事,不辭勞苦, 周鎮撫精研太祖兵法, 帶的將士都熟操軍械, 再加上一個看過沒有幾百也有幾十部抗戰片的宋知府暗中指點,一行人殫精竭慮地研究, 反覆試驗、反覆修改,成日價泡在這片荒山野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