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8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呢!
別人不知道宋時的性情,他們當家長的可知道,不能讓人冤枉了他。
宋昀很是義憤地在內閣替弟弟闢了一波謠,呂首輔安心地說:“才子名士自不為世俗眼光拘束,他們心底坦蕩,便是教女學生又何妨?世間請男先生教女學生的家長原也不少,只是他是當今名士,一舉一動都有太多人關注罷了。”
但這點兒陣仗遠比不上當初和桓凌在朝堂上剖白真情的架勢,內閣兩位閣老淡看風雲,知道他們兩人之間沒出問題也就夠了——這兩人不光是情侶,更是他們的弟子,如今兩人幾乎做了親家,若這兩個孩子之間倒出了問題,他們做大人的也難免要為難一下。
李閣老更是個性情剛烈,不為兒女情長所動的人,看見宋時就只想到祥瑞嘉禾、想到工業,追著問宋昀:“你家可收著他們兩個的家書,知道那‘電’是怎麼回事麼?有什麼用處?”
頓牟拾芥也好、梳頭有閃光吒聲也罷,都是經了人手的東西,碰著也沒甚感覺,若說是能劈殺人的雷電……實在有些難信。
哪怕他能用什麼小東西起電,起了也沒甚用吧?
宋時往家送信不能用驛馬之流,只能靠家人傳遞,比流言走得慢多了。是以二哥也不清楚他在漢中弄出的“電”究竟是何物,只得慚愧地謝道:“下官實在不知。下官這就寫信回去催問,看他做出了什麼有用的東西……”
張次輔卻擺了擺手:“不必,他若做出什麼有用的東西,豈有不敬上的?”
雖然如今從傳的故事裡聽不出“電”是真是假,弄出來有什麼用處,但從他們之前一次次獻上的嘉物,這回這“電”早晚也能進京。
他對弟子的信心,是宋時一次次在御前給他掙臉掙回來的。
雖有信心,他卻也不忘了著人遞話給那幾位去漢中學習回來,親眼見過漢中府掃盲教育的御史、庶常、員外郎,叫他們該上疏的上疏、該印文章反駁的印文章反駁——
要讓京里人都知道,他們大鄭的官員、漢中一地牧守不是那種收女弟子的風流才子,而是啟民之智,移風易俗的能吏!
漢中府連女子都能上學讀書,陝西省一帶也有許多女名士、女山人,能刊印文章的。他們京城首善之地,不能人人都能讀書識字也就罷了,這些讀書士子怎麼不能見賢思齊,為朝廷考慮如何成教化之政,就只看見“女弟子”三個字了呢?
他們京裡的讀書人倒很該教訓一番——也像漢中般放到社學裡教教平民百姓識字,省得他們閒極無聊,專門編派別人。
閣老們當年千挑萬選相中的門生,經歷過幾回起落,好容易如今聲名、聖寵、前程都要重見光明,豈能再讓人敗壞?
張閣老寧可自己名聲受些累,也要替這最出息的弟子辯個清白。
他的話傳到那幾位曾在漢中實習過官人家中,頓時勾起了他們對漢中生活的回憶:
那時候他們只管安心讀書、實驗,做的盡是利民惠民之政,何須勾心鬥角,何日過得不舒服?除了做活時有些累——可如今該做的活計他們也是忍不住要盯,身是一樣累,卻又添了一重心累,遠不及在漢中自在。
想起那時的生活,彷彿也讓他們從當前的疲憊中暫時抽身,重新回到了那段歲月。
那時候他們這些天使到了漢中,都要親身下地幹活、到工廠做事,還學什麼科學管理,一天到頭累得連酒飯都懶得進。他們就不信宋時收了女學生就能把她們嬌嬌地養起來,不是為了收她們來幹活的!
他們這些論進資歷還是宋時前輩的進士且幹了那麼多活,不過是幾個女學生,難道比得過他們進士身份貴重?!
除了在往冀北探礦的熊御史,眾人便都以自身經歷為宋時作保。兩位專司上書的御史更直斥朝中某些人心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