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5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明桓凌是清白的再說!

滿朝文武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宋時身上,那套《鸚鵡曲》和那篇桓凌謝他贈鴛鴦尺的文章頓時飄入眾人腦中。

那篇書信和那套尺子真是寄情之作?

難道他們倆是兩情相悅,宋時能將這樣的書信拿給人抄,不光為桓凌文采好,而是為炫耀他們之間的情誼麼?

宋時卻已經不管他們想什麼了,坦坦蕩蕩地說:“臣可證明,桓給事中對臣素來有求凰之思,四輔桓老先生也是知道的。前日桓給事中去邊關,臣作了遊標卡尺,欲給他作查驗軍備用,又不知其落腳處,便是特地去求了桓四輔替臣寄尺。那時桓老大人就為不願替臣與他傳情達意,為難了臣許久才答應。”

今日之後,他爹跟哥哥們知道桓凌的心思,肯定得揍他幾頓了,不過他昨天已經進過祠堂,拜過天地、不,拜過祖宗和父母,頂多打打,也不可能完全斷絕關係了。

就是要再開祠堂除他的名……反正本來也沒添進族譜,除也除不成。

宋時自覺想得周到,心安理得地跪在殿前等著天子處置。

桓凌卻替他想到了前程、家人、流言種種更要緊的問題,怪自己終究又拖累了他。可在這被人設計彈劾、身後不知有多少人蠢蠢欲動之時得到宋時出面維護,又主動承認與他有情意,他心裡終究還是按捺不住欣喜,看著宋時挪不開目光,輕輕叫了聲:“時官兒……”

桓閣老聽著宋時的辯解、看著孫兒這樣子,亦是心如刀絞,忍不住說了聲:“老臣不曾為難宋大人。”

他當時是好聲好氣地將宋時讓到廳中相見,還說了要給他介紹好人家女兒做親,後來該寄的尺也寄了,怎麼就成為難他了!他那孫子有了媳婦忘了祖父,若真深信了,豈不要怨怪他?

蕭御史一條條有理有據的罪狀被人用這種自汙之法破解,辛苦半宿寫的奏章眼看要叫這兩人駁得無法立足,不禁心火熾盛,直接說道:“宋翰林自幼在桓府長大,與桓給事中青梅竹馬,自然兄弟情深,有什麼不能為他遮掩的……”

提到宋時與桓府的關係,必然繞不過周王妃,這話可戳到了最不能說的地方。桓凌和宋時都變了臉色,直起身正欲打斷他的話,臺上的新泰帝卻揮揮手,說了一聲:“夠了。”

這場彈劾實無意義,御史雖有風聞奏事之權,可是拿不出實證,如此胡攪蠻纏,也實在有失言官的身份。

新泰帝微微擰眉,吩咐道:“此事便到此為止,僉都御史桓凌查案用心,在邊關屢立戰功,便堪為御史,與他和誰成親無干。都察院眾言官有空查問別人婚事,不如將心思放在正事上——馬誠等人臨陣避戰,貪佔兵餉田土一案,交都察院配合刑部、大理寺,三司共審!”

第118章

聖諭既下,這場彈劾便須到此為止, 這場朝會也至此結束了。天子神色莫測, 扔下這一殿君臣轉回後宮, 周王領著滿殿臣子恭送聖上離開,而後也各自離殿, 仍舊回部院辦差。

殿中人路過宋、桓二人和宋閣老時,總不免把目光悄悄兒地往他們身上轉一轉,出到殿外, 步下御階, 到千步廊無人看管的地方, 便繃不住架子議論起來:

那鴛鴦尺信是寄鴛鴦情的尺子,鸚鵡曲定是傳情之作!

桓閣老不肯叫孫兒與徒孫相戀, 不與宋三元傳遞情書, 他就造了那把鴛鴦尺暗寄願白頭與共之意, 端的是心思慧黠, 情深意厚。

更了不得的是,他竟敢把傳遞私情的曲子傳得滿京都是!

桓僉憲也不負情深, 肯為了他不娶妻生子, 還頂撞了祖父, 以致被驅逐出家門, 趕去福建——若非他爹媽生了個好女兒, 選為王妃,他怕是這輩子都回不了京了!

這兩人遠走福建,也有點千里私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成路人O後,和反派HE了

奶兔泡泡

駙馬要上天

絕歌

奪嫡不如養妹

牧荑黃黃

幸運合夥人

荷風吹

不重樣美食店

肥鵝撲火

穿成狗血文的早逝白月光

濯雪一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