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7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淡道:“賢妃千挑萬選來這個親家,果然有出息的佳子弟,可惜她自家立身不夠清正,承受不起這樣堪為國家棟梁的親戚。”
馬家與桓家竟鬧到這一步,雖說陛下不肯在朝上追究下去,但三司會審馬誠等人一事,便已說明聖上對馬家已有不滿,只是看在周王面上,一面再再而三地包容。
可這包容難道就真沒有盡頭麼?
雖說她也猜不出聖上將桓凌派去邊關,是為叫他稟公執法,還是有意叫他包庇姻親,幫他收拾爛攤子。可不管當時聖意如何,桓凌卻是真的查出了錯、抓了人,還在邊關立下了幾場監軍之功,這些確鑿的罪證落入聖上眼中,便不想查也一定要查了。
如今桓凌才只查個開頭便捆了這麼多人回來,若再細究下去,不知要牽出多大的案子。單憑周王和賢妃的聖寵或能保住馬尚書一命,但馬家的赫赫權勢只怕是保不住的。
那周王的隱形太子之位呢?
周王年紀居長,天然比別的皇子強上一籌,她的恕兒是爭不過的。不過萬一這回他因馬家之事受牽連、遭了聖上厭棄,底下這些孩子皆非長子,又有誰一定比誰更強些?
雖然周王之下還壓著個二皇子齊王,但齊王母家出身勳貴門庭,家門不夠清貴;齊王又隨了母家的性情,好武厭文,既不似周王一般受寵,在朝臣中也沒有那麼多支持者。而她伯父歷任三朝,曾仕士首輔,父親也曾官至二品巡撫,門庭清貴,絕非那些勳戚武人可比。她所出的魏王更是聰明懂事,深得聖上喜愛,甫過十歲便與兄長們一起封了王,如今又要與二哥齊王同時選妃,成親之後便也成了大人,能到朝中歷練……
她手託香腮,看向景仁宮方向,心中細細分析著自家兒子爭位的優劣之拋。耳中斷續傳來大宮女可惜的議論聲:“再好也是斷袖,又當著聖上的面牽出此事,只怕前程也斷了,只可惜了宋三元才學絕世……”
容妃心情頗好,隨之微微一笑:“這也未必。桓御史之言或許只是為了洗脫祖父結黨的重罪而自汙,宋狀元與他情誼深厚,肯搭上自己幫他辯白也難說。畢竟桓大人若只在家養些小廝戲子之流,也不耽誤成親生子,唯獨宋狀元這話說出來才是無人敢置疑的。”
不過此事是真是假也都無所謂了。宋時這個三元及第的身份擺在那裡,就是天下讀書人的效慕的榜樣。管他好南風北風,一點點私德瑕疵又不會妨了他的文章才學,只要能收服他,將他擺在身邊,便能收了天下讀書人的心。
眼看著各地秀女就要入宮,過不幾個月便能選出王妃。等她的恕兒成親開府之後,便叫他常常向宋狀元請教學問,慢慢地收服此人……
她心思輕轉,也和德妃一般吩咐著:“叫人盯住重華宮,看著那邊的動靜。”
也不光這兩宮貴人,更多有子有寵的妃嬪都將目光投向了那裡。
宮中沒那麼方便得到前朝的訊息,高位嬪妃能召見家人,多半命內侍出去傳旨,叫家中女眷遞牌子進來參拜;低位嬪妃難得召家人入宮,只得把目光盯住重華宮和景仁宮,從這兩處動靜上分析外朝動向。
然而賢妃素來八風不動,周王則幾乎是讓人封了重華宮,出入的都是貼心可靠的太監宮女,別說內裡的訊息透不出來,連外頭的訊息都休想傳入重華宮中。
滿宮中都想看看賢妃與周王妃這對婆媳會不會因為兩家互相彈劾之事結下嫌隙、周王妃又當如何對待兄長當朝與宋狀元與訴情愛之舉,卻總也等不到他們鬧起來。
但後宮長日無事,無非便是爭寵、爭位份、爭子女前程。周王這些年穩穩壓在滿宮皇子之上,如今好容易有了可以扳動他的著力處,怎能輕易放過了?重華宮在這十目所視、十手所指之下,終於還是透露了訊息出去。
卻不關桓家之事,而是宮女私傳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