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8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桓元娘連忙謝罪,低著頭慚愧道:“那天是殿下將一卷手刻的經書給兒臣,教兒臣繡來作壽禮敬獻父皇。因那經書……因送那經書時又與兒臣說了幾句話,故將當時服侍的宮人趕了下去。不想那幾個人竟偷偷湊在一起議論主上……”
她不知道那天是什麼要緊的日子,賢妃自己卻清楚,那天是桓宋二人在滿朝文武面前承認有私情的日子。
她兒子正為此事特地拿了手刻的經書教元娘刺繡,以便挽回聖上對他們的印象。桓元娘還不知道這是給他兄長用博寵用的,竟還摔了經卷,險些壞了兒子的心血!
——若不是為了哄這嬌氣的千金小姐,惠兒也不至於將人趕到門外,給了那些宮人聚眾私語的機會,敢情從頭到尾都是桓家兄妹連累她家,連累了她的兒子!
賢妃身旁的盧重還怕她想不起來,巴巴兒地上去提醒:“那日正是桓王妃兄長與宋編修在朝上承認斷袖的日子。”
賢妃“呵呵”冷笑:“那天桓家出了這麼大的事,人人都以為桓御史之事要牽連咱們惠兒,宮人自然都盯著重華宮,以致有今日之變。”
賢妃娘娘越想越氣惱,忍不住狠狠剜了元娘一眼,要罵她一句:“你……”
話未出口,卻被桓元娘震驚到幾乎崩潰的模樣嚇到了,不禁習慣性地關心了一句:“你這是怎麼了?”問罷又覺得不該再對她這麼溫和,端起嚴厲的神情說:“你總算知道是自家的過錯連累我惠兒了?我與惠兒選你做王妃,不求你早早開枝散葉、不求你賢德貞淑為惠兒添多少好名聲,可你做王妃也該有王妃的樣子,一味撒嬌撒痴,連重華宮都管不住,我兒娶你做甚來!”
元娘木呆呆地任由她罵著,目中雙流淚,半晌才忽然說了一句:“原來那天殿下特地拿了宋版經文給我,是為了他們在朝上……他們為何要瞞著我?他們兩人怎能相好,那宋時、那宋時分明……”
她想說宋時才學不好、品行不端,這都是自她與宋時還未退親時便深深植在腦中的印象;可如今宋時已取中三元,這話到嘴邊便說不出口。
她婆母卻誤會了她的意思,嫌惡地說:“你還惦念宋三元?難怪宮人傳得出什麼嫁不嫁的流言。我當日竟是被你祖父矇蔽,挑了你做兒媳!”
桓元娘這才清醒過來,急得跪下發誓:“兒臣絕無這意思!兒臣從來也看不上那宋時,即便他三元及第,在兒心中又怎麼比得上週王殿下半分?兒臣只是恨兄長竟為宋時拋下為人子女、為朝廷官員的責任,竟在大朝之上承認自己是斷袖!”
當日周王告訴她兄長與宋時兩情相悅時,怎麼竟不曾說她兄長是用這樣不留餘地的方式公開二人關係的?
兄長他、他就不想自己的前程,難道也不曾想過祖父和父母、伯父一家……還有她這個妹妹和周王的名聲麼!怎麼就能為了宋時一次又一次放棄前程、全不顧家國之重呢!
她如此震驚甚至有些嫌惡的模樣,倒叫賢妃有些吃驚——她原也有幾分以為桓家是兄妹爭夫,或是兄長為奪妹夫將妹妹送入宮中,兩兄妹的情誼才不好的,看這樣子她做妹妹的竟不知情?
賢妃不禁問道:“你對那宋三元竟全無情義?那你宮裡怎會傳出這樣的流言?”怎麼說得好似兩人原有情誼,卻為攀附皇家才退親似的?
桓元娘更不懂那些宮人的心思,甚至想想便覺著齒冷。別人眼中三元是高不可攀的才子,但在她眼中卻是從來不喜歡這個人的。
小時候宋時在她家讀書,她父母兄長便都成日唸叨他是個才子,堪為良配。可她生於書香世家,一家長輩、四位兄長哪個不會讀書?那宋時剛到她家時木木呆呆的,見了她也不會說句甜淨話,做的詩詞多半兒拼湊韻腳而成,猶如白話,她是從來都看不上的。
後來她家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