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8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天工作的效率都提升了。
桓凌順著馬誠一線排查出的庚子年北直隸武舉科場舞弊案,在幾位當年的同考官、監察官交口指認下終於牽連到了馬尚書身上,只待將那場武舉試的主考官、如今任山東布政使的趙雍逮入京中後對質。
十月十三週王正式出宮,十五日便從禁中傳下中旨,除去馬尚書兵部尚書一職,削伯爵封號,暫下天牢收押。
第139章
抄查尚書府的重任仍是落到了桓凌身上。
這個案子最初便是他一力牽出,從待調撥的指揮使查到兵部、再從兵部查到邊關, 又從邊將直指兵尚……一封書劾倒兵部尚書, 被旁人彈劾卻又能辯得清清白白毫髮無損, 這兩條拿出來,在都察院上下都算得上令人羨豔的成就了。
都察院與別處不同, 本就是以糾劾百官、諫言天子為業。他能查出這般潑天的案子,正是兩位總憲眼中可栽培的人才,到如今只差馬尚書一人的供證便能結案, 都察院自然是要派他來, 好圓滿他的名聲功績。
桓凌也自不肯推辭, 受了總憲陳勉之諭,與大理寺少卿王文、刑部直隸清吏司郎中楊寧三人一道來到馬尚書府邸前。
順天府衙已先封住了尚書府前後門, 三人各帶吏員, 進到尚書府中封府、查人、蒐證。
但馬尚書雖已下獄, 剝去一應官爵, 這裡卻還是賢妃娘娘的母家,周王的外家。府中之人仍是天家姻眷, 他們這些人查抄時反而束手束腳, 步步小心。
刑部清吏司楊郎中官位最低, 不敢輕易上前;大理寺卻是司複核之職, 查抄府邸經驗不足, 更不敢太為難皇子母族,同樣不敢下嚴令。桓凌眼角餘光掃過二人,輕嘆一聲, 吩咐道:“先將內院封鎖,著老軍看守,不許驚動女眷;你們隨我從前兵部尚書馬嚴院中搜起,先抄書房!”
皇子外家,尋常人誰敢搜?他不動身,下頭的人也不敢動手,但有他這位皇子妃長兄撐腰,三法司胥吏也壯了膽子,跟著他上前搜撿。
馬尚書家幾個子弟雖經歷了父親被御林軍帶走的慘事,但那是總管太監王公公傳旨,御林軍拿人,怎敢反抗?
他們泣血喊冤,冤聲卻傳不到九重深宮,悲恨只能鬱結於胸。
而如今來抄家的卻只是四品以下的三法司堂下官,其中竟還有最初調查邊軍官將案,將他們父祖牽扯進此案,害得馬家敗落、周王移宮的罪魁禍首,他們又怎麼忍得住這一腔怨忿?
桓凌走進上院,將要進書房查抄時,兩名少年人竟推開看守的軍士奔襲向他。都察院跟來的差役連忙攔在他身前,卻也不敢碰馬家的少爺,只得豁出去捱打。
桓凌撥開他們,將那兩人踹翻擒下,吩咐人綁住。
那兩名少年還在掙扎,院牆花窗後爆出一陣激烈地哭聲,一道沙啞蒼老的聲音厲呼道:“桓大人,你這般蠻橫無禮,是看我馬家失勢,周王出宮,不顧兩家親戚情誼了麼!別忘了你妹妹還是周王妃,我馬家若倒,你又有什麼好處!”
桓凌身邊的兩位同僚都不禁偷偷看向他。
王少卿憶起他剛開始查辦兵部案時,被幾名御史彈劾,他祖父一個閣老竟不知怎麼帶著全家子弟離京的事,只覺其中水深,不敢多言。楊郎中性情更軟,上前勸道:“桓賢弟不如且放了那兩位小公子,不然傳到周王耳中……”
桓凌不為所動,從王少卿手中取了諭旨雙手託到眼前,冷冷道:“兵部尚書馬嚴因罪下獄,我等三人是奏聖諭來此查抄罪證,一應損傷皆有本官負責。凡有阻攔者皆以抗旨論處,就地拿下,本官與王、楊兩位大人自會奏請聖上處置!”
他目光淡淡掃過跟來的馬家人,吩咐一聲:“攔住他們,誰敢上前阻擾,都一併綁了看管起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