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1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只他自己疑心生暗鬼,行動前後先偷看別人幾眼,生怕有人注意到他的不自然。

他這般“端莊穩重”的舉止,叫他座師曾學士看見了,還誇了他一句:“倒是穩重多了。前兩天看你彷彿要跟著桓家出京的樣子,如今桓老先生父子還鄉了,你這裡也定下心了。想來桓僉憲那裡沒什麼事?”

宋時尷尬地笑了笑:“我師兄倒還安好。”就是他不太好而已。

曾學士點了點頭,寬容地說:“少年人心思難定,原也是常事。我雖不知宮中出了什麼事,以至老先生辭官,但桓僉憲還能留任原職,追查馬誠等人罪狀,可見聖上不會再繼續追責下去了。你往後可以安心編書了?”

宋時笑道:“老師取笑了,學生豈敢因私廢公?”

為了表現他是真的殫精竭慮,為了大鄭皇家藏書事業盡心盡力,而不是整天想著昨晚怎麼洞房花燭的,他特別誠懇地提出一條建議:“學生平日前人文章、筆記,常苦於讀到一條佳句妙語,看罷後隨手放下,未夾書籤,回頭再想重看時又不記得文章在書中哪一頁,只得從頭番閱。若這回編定大典時,書前目錄引文中添上每篇文章所在頁數,豈不更容易翻看?”

其實大鄭朝印的圖書也有目錄,但這目錄不如六百年後的現代書目完善,只標內容不標頁數:如他參與編修的古代會典目錄上便只有“【某帝】 【年號 x則】 【年號 x則】”字樣,後面不標目錄不說,換了新皇帝也不另起一格重寫,只有換了朝代才重起一行。一篇目錄格式粗看著跟正文差不多,諡號、年號間雖有空格,也不過空出一個字大小,擠得密密麻麻的,而且單看目錄只能大略估計所要查的史事在書中哪一部分。

他這個看慣了每條提要獨佔一行,配著長長的省略號和頁數的人,早就想提意見了。

不過現在還只在搜書校書過程中,等到印書時是他帶團隊印,臘紙版上想怎麼寫怎麼寫、想怎麼改怎麼改,所以也沒急著上本提議。

如今為了掩護上班摸魚的小問題,也不得不拿出這個修改意見來遮遮臉了。

曾學士看慣了沒有頁數在內的目錄,聽他說要添上頁數,便想著是在每條條目後添一個數字,便問:“這樣豈不顯得雜亂?”

宋時的意思,卻是每一條提要單佔一格,像前世看過的書那樣用點線連至某處,整整齊齊標定頁數。豎行比橫行長,若是怕浪費紙,每一列可以從中分開,上下各寫一條目次。

反正這是臘紙刻,不像木板陽刻那麼麻煩,不過是用尺子比量齊整了,多下筆點個點、劃條線段的問題罷了。

曾學士還是習慣了原先的目錄,聽他的說法總覺著有些費紙費力,但一想到他是個三元及第的才子領袖,眼裡不覺就長出濾鏡,沉吟道:“你先做一份來與我看看,若合適便寫個條陳上來。”

這倒容易。

宋時正編著會典中北魏宗蕃部某卷,便把手頭那捲拿出來,奉著學士的話當令箭,叫人去庶吉士學齋裡借了套臘紙和鐵筆,對著原有目錄和書頁邊緣、版心下方的印的頁數刻了起來:

先拿尺和細筆筆在墊稿紙的鐵板上打格,將頁面分成上下兩部,先佔上半頁,開篇頂格寫上“北魏”兩個大字,其下用只佔半行的小字寫:道武帝 皇始二則——第一頁;天典二則——第三頁……

一頁稿紙中間必須留出一行版心,方便裝訂時將頁面對齊摺疊,左右兩面子訂成一頁。寫到孝文帝延興三年,半篇稿紙便將寫滿,頂到了版心旁的界行,他便再換到下半頁寫,寫滿這一頁再用界行左面的半頁紙。

這麼刻出來,雖比原先不寫頁數的目錄費紙,但每一單頁紙也足以印上三十餘條目,正反兩面加起來有六十餘條,也不費太多。

皇家印書又不惜這一張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成路人O後,和反派HE了

奶兔泡泡

駙馬要上天

絕歌

奪嫡不如養妹

牧荑黃黃

幸運合夥人

荷風吹

不重樣美食店

肥鵝撲火

穿成狗血文的早逝白月光

濯雪一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