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3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他十分專業地點評了幾句,自己舒服夠了,才覺著有些不合適,便許諾道:“等我們給周王印的這套書目印出來,以後就不用加班了,到時候你回到家累了,我給你按。”
桓凌看著他緊按在枕邊,手背透出淡青筋脈、指節稍顯突出,不那麼精緻卻極叫他心動的雙手,含笑答了聲“好”。
第130章
有了帶圓點的新蠟版,刻版時的技術性難題差不多就解決了:
原先眾人只擔心圓點拉得不齊, 印出來版面顯得凌亂, 但換成這套新臘紙, 該刻點時只要對應著點一下就行。而且那些紅點還可當格子用,這種稿紙一格要寫兩行字, 本該是寫字者自己下筆時斟酌肥瘦、左右,如今只消比量著那些圓點連線作中線,刻字時也可“從心所欲不逾矩”, 能省下許多心力。
眾庶常拿到那兩張刻好的臘版和預先印出的幾張稿紙後, 都驚喜非常, 哪怕宋老師後頭又給他們佈置工作,讓他們親自印出樣稿, 也沒有一個反抗的。
印稿子他們起碼都印了幾個月了, 熟門熟路的, 可比刻版時還要拿著尺一個點一個點地比量著刻強多了。
不愧是能造出鴛鴦尺的宋三元, 幹什麼都講究量度精細!
三十位庶常甚至誇起了給自己加工作的老闆,全無被壓榨的自覺, 興興頭頭地印了稿紙, 目光量著紙上朱點連成的界線, 心下計算著自己刻版時怎麼下筆。
開會經驗極為豐富的宋老闆又領著他們開了個工作會議, 分配這場印刷目錄的任務:
一卷《孝經》、五卷《四書》、八卷《詩經》、十卷《書經》、十卷《禮記》、十一卷《春秋》、十二卷《易經》……六十卷《通鑑綱目》, 合在一起共117卷,平均到三十個庶常手上,每人近乎要整理四本目錄。
至於他自己, 要負責進度管理和質量監管,沒有時間親自做基礎工作呀。
宋老師感慨地搖了搖頭,架起小黑板,把之前的會議內容擦掉一部分,只餘圖示,拿著粉筆繼續作板書,將三十位翰林安排得明明白白:先按人頭分配,每人整理四卷書的目錄;再將這三十人分作十五組,以小組為單位互相檢查;然後還要將原稿次序打亂,每人隨意抽出四本檢查;他這個負責人帶著只需檢查一本書的幸運兒負責全面檢查。
等這一百餘卷書的目錄寫得清清楚楚,格式、頁碼一絲不錯,今日印出的新稿紙也就該浸好蠟、晾透了,就發到各人手中付印。
滿座庶吉士細聽著他安排,別的都無異議,只覺得檢查次數太多——他們都是神童出身,自幼過目不忘、文不加點,寫出來的東西哪兒需要這麼一查再查?交上去的必定都無錯訛!
眾人意見一致,都要求宋老師信任他們,少查幾次。
宋時聽他們聲音漸高,要跟自己爭執起來,忙拍了兩下掌,肅然說道:“咱們進翰林院時,院士們已經開始修《大典》了,雖說各位同年多半時間跟著學士讀書或隨我練字、刻版,卻也該見識過修大典的場面,見過前輩們為著一句話、一個詞、一個年號、日期一遍遍翻書修改。難道那些前輩翰林們才學不如你我、記性不如你我?”
庶吉士雖說在這京裡都是橫著走的,見著侍郎、尚書的車都敢不避讓,但唯獨在這翰林院裡橫不起來——因為前輩們都是庶常出身,還有歷科殿試的三甲。大家敘敘出身,他們這些庶吉士在普通進士面前自高一等,在前輩翰林面前卻沒那個底氣。
若是三甲,還可壓壓往年的狀元,可惜他們不在三甲裡,面對的卻是三元及第,狀元中含金量也是最高的一位,只能服氣。
宋時見他們老實了,便改口激勵:“咱們這部目錄雖不收錄進《大典》,卻是聖上指名要配著書賜與周王殿下的,編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