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2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德妃在宮中為兒子抱委屈, 齊王自家卻仍躊躇滿志:“母妃不必多想, 皇兄如今已出京,三弟年紀還小, 朝中便只有我一個皇子。我做成的功業多了, 父皇與眾臣看在眼裡, 自然比遠在邊關的兄長強。”
再說如今邊關從前由馬尚書一系把持之地, 如今多半兒換了與他外家有親眷的舊將, 自然會替他盯著皇兄動靜,萬事他們都能佔個先機。
卻不知他出宮之後到哪一部領差,到時候大朝會上, 宋三元見他立在玉階上,會不會驚詫,驚訝那位仗義疏財,叫他佩服得在同僚、友人間宣揚的張俠士竟是當今齊王?
他這些小念頭無人知道,但有一句話說得極準——周王出京,他就是朝中唯一的皇子,也是朝中勢力最雄厚的皇子。相比之下,魏王母家雖有位歷任三朝的閣老,卻已病逝,朝中門生弟子又都是文人,起起落落,比不得他們這些勳戚百結百年,勢力深厚。
他比周王只差在晚生了幾年,不是皇長子。可週王也只是庶長子,只要國中有嫡子在,庶長就不能繼位。
從前周王佔長、賢妃得寵,外家與岳家佔了文武兩系權勢,若議起立後之事,最可能得利的便是賢妃。而如今桓、馬二家接連失勢,兩家家主一歸老一流放,周王也要出京,便是朝中再議立後之事,又有誰會支援賢妃?
上表請立周王為儲的摺子銷聲匿跡,都察院中卻很有幾位御史上了聖上立後以穩定後宮的摺子——
不只是請立德妃為後,更多的卻是以容妃出身清流,才德可式天下,請容妃為後的。
德妃雖然掌管宮務多年,位比副後,可畢竟是勳臣之家出身,容妃的伯祖父卻是歷任三朝的老臣,子弟遍佈朝中,不必收買便有人主動為之上本請命。
但齊王年長,眼下要成親,魏王卻還年幼,從兩位皇子的身份比較,德妃又勝了一籌。
滿朝似乎都已忘記了即將出京的周王,都在較量著哪位皇妃更適合入主中宮,惟禮部還按部就班地安排著周王納妾之禮,將王氏、李氏同一天送進王府。
這就是父皇指給他,要他帶到邊關的人。
王氏容貌端莊,性情溫厚,李氏笑靨如花,善體人意。周王心有所繫,王妃又有孕在身,成禮之後便要離去,兩人也不曾強留他,反而極是體貼地要親去侍奉主母。
待他回到桓王妃殿中,王妃卻又親自勸他,叫他為著聖上的心意、為著兩位侍郎、僉都御史的面子也要好生安頓二人。
周王有心留下來多安慰她,但在她的大義規勸面前又有些無力,只得答應下來:“你好生照顧自己和咱們的孩子,我明日再來看你。”
主母寬和,妾室柔順,倒也是個安穩和睦的王府樣子了。
周王想起自己初選皇妃時,想學太祖與慈聖太后般“一生一代一雙人”的心情,再看看如今與元娘恍若君臣相敬,又添了兩名妾室在府,也只能長嘆一聲。
他進宮去謝父皇指婚,兩名妾室由元娘領著到賢妃宮中見禮。新泰帝問他覺得兩名妾室如何,他便都答了個“好”字,別的亦說不出什麼,只能感激父皇關愛。
說罷這些,又向天子請旨:“桓氏有身孕,王府中事務繁雜,恐怕無力打理,兒臣想留下李氏服侍王妃,只帶王氏出關。”
王氏身材豐潤,想來體質更佳,能經得起出塞之行;李氏出身御史府,自必受過長輩嚴訓,主持得府務事務。如今王妃有孕在身,要人陪伴,將來要生產時也須有人幫著打理府中事務,總得留一個人在側服侍。
再者,當日父皇也說要點一個人陪他出關,想來也有這般思量吧?
他仰首望向父皇,新泰帝微微點頭,說道:“朕為你禮聘淑女,自然是為了服侍你衣食行動,打理內宅,你安排便是。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