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2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工匠一起捐了,儘快建起安置流民的園子,再建個堪比南方那些有名書院的好書院,讓宋大人安心無憂,早些開課講學。
馬同知這一場勸募宴的收穫遠過預期,看著眾人認捐下的款項物資,就彷彿看到了年底考績單上漂亮的評語,看到了宋大人、桓僉憲乃至周王滿意的神色。
他滿心得意,兩腋生風地帶著認捐單子回府見了宋大人,具陳這一場宴席上各家的反應,並勸他看在這張價值千金的認捐單子面上,見這些士鄉富戶一面。
雖說他們知府衙門地位高,不需像縣衙那樣處處依賴士紳,但這些人都對他一片傾慕之心,若得他反饋一二,往後自必更盡心盡力為他驅策。
苑通判與程經歷也和本地鄉紳多有交情,同樣勸他採納馬同知之言,見那些大戶一面,當作他們樂捐的獎勵。
宋時既然搞了這個開會制度,不專權的時候也是講民主的,便順水推舟地答應下來:“既然三位賢兄力勸,本地鄉紳又肯如此支援府裡公務,我若不見他們一面,也嫌無情。不過兄長們也知道我是有家室的,如今外頭宴會上多好弄些少男少女侍宴,不適合我這樣的人,所以既要見面,還要由我選個合適的時機和地點。”
他們既然有心幫他建工程,就先把灰泥和工匠送來——就把木匠和普通的泥瓦匠給他留用,那些漆廊柱的、雕藻井的、建園子的直接送往周王府就行。
他要在“漢中經濟園區”奠基典禮上,邀請在這場宴會上捐了款計程車紳富戶做觀禮嘉賓,並挑出捐款最多的三位與他們府縣官員一同剪綵。
馬同知三人十分捧場地誇他:“大人這‘漢中經濟園區’的名字起得好,聞名即知府尊大人關愛漢中百姓之心,經世濟民之志。下官等這就發帖子叫他們安排匠人、籌備錢糧材料,雕刻石碑,儘早辦起這園子、園區的奠基典禮!”
宋時搞了這麼多現代名稱,這還是第一個受人承認,還得了好評的,居然有點受寵若驚,點了點頭道:“既然三位賢兄都說這名字好,那就定下這名字了。奠基禮之事我再考慮一下,寫份儀注出來,咱們大辦一場。”
叫府裡陰陽生算個好日子,訂石碑、尋樂工、搭舞臺,安排飲食……最後還要請桓僉憲蒞臨現場發言、剪綵,給這場大典增光添彩。
他尋了個文書安排下這些事,又喚南鄭縣來,問了問流民登記工作進展。
南鄭縣令朱充這些日子為了兩位大人險些遭流民行刺的事牽腸掛肚,向他請罪就請了幾回,更將甄別流民的事當作頭等大事來抓。這回到府衙回覆,他已查出不少潛居城外的流民、逃丁,說話時有了些底氣,徐徐道:“下官已命府城內外鄉約、里長,漢水北岸碼頭管事等細心排查,甄別家鄉、身份、有無犯事……”
他將一卷新為流民登記的黃冊遞上,前半本是這一兩年因韃靼南侵之故新流落至此的,後而還有早年來此就食,後來定居漢中,再不回鄉的。其中甚至有些已入贅本地,或是租人田地、娶妻生子,有了安穩生計的。
他彙報完了此事,又苦笑著說:“若非大人事先提醒,下官竟未注意有這許多流民沒被遣回原籍,而是藏在了城外。其中竟還甄別出幾個背了命案在身的逃犯,錯非這回填黃冊時有差役看出他們神色不對,將人抓了回來,還未知將來這等人會不會又再犯事。”
宋時垂目看著黃冊,溫聲安慰道:“往事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朱縣令這份黃冊做得極好,足見愛民之心。那些人可有安排了?本官不日便要奠基建廠,要選一隊夯土、建地基的工人,此事便交你挑選人手。再選些聰明有眼色的,跟我帶來的工匠學燒水泥、編竹筋……”
男的在工地幹活,再挑些健壯婦人給工地上的工人漿洗、煮飯,不日就要開工。
他溫情不了幾句就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